在國內冶金建設行業連鑄機領域,上海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一直堅持走高質量技術發展之路,通過技術創新打造連鑄機精湛品牌,在連鑄機建設方面,探索“快、好、省”發展方向。該公司先后承建了寶鋼、太鋼、武鋼、沙鋼、永鋼、山鋼、石鋼等鋼廠連鑄項目百余條。
河北石鋼連鑄項目是世界上第二條同類機組,同時,也是世界上建造最深及首條斷面最大的立式連鑄機。該系統采用德國西馬克、瑞士康卡斯特和中冶京誠聯合開發研制的新型立式連鑄機,用于特殊鋼和各種合金鋼(軸承鋼)生產,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優質的高強鋼。
立式連鑄機生產工藝不同于傳統弧形連鑄機,在工藝鋼結構方面比傳統連鑄機設計更復雜,除中間包車運行平臺外,還設計了引錠桿升降小車存放平臺,可確保施工有序進行。
(資料圖)
2019年8月,河北石鋼項目建設初期,二十冶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這支年輕的隊伍通過努力拼搏,在砥礪前行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精細管理 賦能質量提升
把好原材料采購、進場建設質量關。二十冶項目工程物資主管質量的負責人對進場的每一批次材料,不論品種、規格還是型號、質量都進行仔細檢查,嚴格把關,確保材料與采購保持一致,有序向前推進。
鋼結構制作要求嚴苛,工序步驟需根據設計圖紙選用材料進行加工、組裝、焊接、涂裝。為確保制作的高質量、統一生產進度,鋼結構專業工程師每天奔波于各制作廠,加強監督指導,嚴格執行計劃進度,并根據現場實際需求調整制作順序,有效地保障了產品質量水平。
為更好地配合其他專業安裝需求等施工任務,熱試前,二十冶項目團隊在缺乏立式連鑄機工藝鋼結構安裝經驗的基礎上,采取線上方式搜集國內外相應施工資料,線下通過研究圖紙、電腦建模、、請教專家進行組合式研討等,設定出一套特定施工方案。在得到了業主、監理、總包、外方等一致認可后,該團隊大膽嘗試,邊干邊學,力求每一個環節精準對接。
功夫不負有人心。在工藝鋼結構施工中,該團隊提前1個月完成所有施工任務,為后續項目熱試創造了條件。
虛擬建造 實現精準管控
河北石鋼立式連鑄機項目虛擬建造過程主要采用Tekla Structures進行鋼結構模型構建,由寶山區“工匠”黃軼帶領工作室團隊,以IFC格式文件進行模型交換,并在Revit和Navisworks進行模型整合,通過使用Fuzor效果渲染,規避了在實際建造過程中產生材料浪費的情況。
該團隊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因引錠桿存放平臺柱腳為集群式地腳螺栓布置,通過模型整合反復對比,確保了定位精度一次性成功就位;在引錠桿存放平臺柱梁節點優化設計過程中,將原設計整體式結構改為栓焊結構,實現兩步安裝,保證了主體框架的形成;在引錠桿卷揚機安裝底座結構過程中,利用模型進行反復對比,確保了定位精度;在虛擬建造過程中,通過對中間包車運行軌道梁、引錠桿存放平臺柱腳、引錠桿卷揚機安裝底座等關鍵節點進行詳細建模,有效地減少了現場施工的繁瑣步驟。
使用建模技術,工期縮短了30天,二十冶項目部因此得到了業主方認可,并榮獲河北石鋼“優秀施工隊伍”“先進項目部”等諸多榮譽。
攻堅克難 鑄造精品
2021年11月,二十冶項目部進入引錠桿升降車維修平臺施工階段,由于引錠桿升降車貫通整個立式連鑄機,維修平臺在滿足檢修要求的前提下,不能妨礙升降車正常運行。面對高達數十米的懸空可折疊平臺,用常規安裝方法,將無法滿足施工要求。
為解決這一難題,二十冶項目部成立了以鋼結構負責人彭宣明為主的技術攻堅小組,他們從每一個零件名稱及安裝位置進行梳理,并制訂出詳細的安裝計劃。由于引錠桿升降車維修平臺有9個,類型多達3種,且分布散亂。為了安裝工作安全進行,彭宣明大膽提出借助活動腳手架,先將平臺橫梁安裝到位,再將手拉葫蘆掛好,在兩鋼柱之間搭設跳板,使平臺支架安裝至正確位置,在傾翻平臺安裝好掛鉤后,將一頭吊起,另一頭與平臺連接,最終,平臺全部安裝完成。
2021年12月31日,立式連鑄機一次性熱試成功,為河北石鋼高效生產優質鋼、打造高質量品牌夯實了基礎。
上海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項目技術團隊在石鋼連鑄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擔當。下一步,該公司將繼續秉承“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企業精神,展示“冶金建設國家隊”的金字招牌,為中國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持續輸出中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