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科技)下屬企業重工裝備公司裝配部副部長胡要強自入職中色科技以來,始終秉持善創新,勇擔當,質量第一的理念,持續探索工作新方法,厚植質量新思維,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開辟新天地。
【資料圖】
勇挑重擔,敢啃“硬骨頭”
年僅26歲,胡要強便拿到高級技師資格證,是中色科技出了名的年輕“老專家”。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有色金屬行業技術能手”“河南省技術標兵”“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鋁集團技能大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90后員工,胡要強在急難險重中勇挑重擔,在攻堅克難中擔當作為,近3年時間,他完成了國內首臺套大型設備——中孚2300mm六輥冷軋機、東輕2300mmGY氣墊式退火爐機組、柳州銀海2800mm拉伸機組、西南鋁2800mm六輥冷軋機等多項裝配任務,練就了一項又一項“絕活”。
面對工作中的各類技術難題,他始終保持“我必須沖上去”的心態,在眾多項目執行過程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內首臺高速切邊機實驗線調試過程中,廢邊出料不暢問題屢次影響整個機列正常運行,胡要強經過多次試驗,制造出了一套廢邊送料裝置,解決了機列速度在1200m/min情況下的廢邊出料難題,為項目通過驗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瑞閩拉矯項目矯直單元裝置裝配中,通過前期的經驗積累,他提出了輥系精度調整的“分體式調整方法”,該方法為每臺設備節約裝配工期5天,且提高了調整精度。他還帶領團隊解決了高精度圓盤剪裝配工藝優化難題,保證了總裝后刀軸的軸向間隙在0.0025mm~0.005mm的范圍內,一次裝配精度合格率達到100%。
一絲不茍,追求“零缺陷”
“眼到、手到、心到,一個不良也逃不掉?!边@是胡要強的工作信條,他對待工作始終一絲不茍,對待產品精雕細琢。在平時檢驗的過程中,他根據檢驗標準嚴格把控質量的每一個細節,致力于向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客戶所想,嚴格把守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
胡要強善于總結歸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將問題前置處理,使設備的裝配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在裝配安徽楚江銅帶六輥冷軋機時,胡要強提前發現主傳動裝置托輥架與支承輥存在干涉問題,并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判斷這樣裝配,該設備是無法使用的。因此,胡要強當即與設計人員溝通,耐心地把問題講清楚,并與設備設計人員一起對圖紙進行合理的可行性修改,最終保障了該項目順利試車,避免了設備在安裝現場出現質量問題。
“要更好的質量,就必須做到更好的管理?!焙獜娡ㄟ^總結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制訂了《單體檢驗工作流程》和《單體質檢大綱》,有效地推進了質量檢驗工作方式固定化、內容標準化、評價客觀化。同時,他根據零部件類型進行ABC分級評定,A類單體和零件需要中間過程檢查和最終檢查,B類零件和單體進行終檢,C類零件按照抽檢比例進行抽檢,抓住檢驗重點,保證最終單體滿足使用性能要求。
銳意創新,助力“高效能”
自中色科技創建以胡要強的名字命名的“技術能手創新工作室”以來,胡要強始終堅持以工作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紐帶,以專業創新為主體,涵蓋學習、培訓、研究、創新等方面。該工作室先后被洛陽市總工會命名為“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中鋁集團命名為“胡要強技能大師工作室”。
在注重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胡要強十分重視降本增效,經常性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活動,從裝配工藝優化、工裝改進、操作方法創新等方面,討論各類質量技術難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例如,彎輥裝置油缸塊活塞孔的加工采取該工作室提出的新工藝后,顯著地提升了活塞孔的表面粗糙度和生產效率,該加工工藝代替了鉗工人工珩磨的工作量,同時省去進口油石及珩磨器的采購成本,每年可為公司節約10萬余元;在六輥冷軋機彎輥裝置質量與效率提升項目中,該公司QC小組榮獲2021年有色金屬行業優秀(二級)質量管理小組;在西南鋁2800mm六輥和中孚2300mm六輥冷軋機項目時,設備裝配質量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98%,裝配工期從30天縮短到22天。
胡要強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強化細節,提升班組集體戰斗力”的理念。為了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加強員工產品質量意識的目的,胡要強多次在班組內部開展關于質量提升的培訓,將一些常見的技術問題收集整理成數據庫,供一線員工參考學習,將自己處理的異常問題轉化為案例,積極分享給同事。他經常說,只有自己的質量意識提升了,才可以帶動同組人員質量意識的提升。
多年來,胡要強憑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為同事們樹立了榜樣,為重工裝備公司培養了一批踏實肯干、任勞任怨、作風優良的“突擊隊員”,這些突擊隊員中很多人已經成為重工裝備公司各部門的骨干成員,并多次榮獲省市級、中鋁等各項大獎。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胡要強和他的同事們不斷革故鼎新、精益求精,以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攻堅克難、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為加快質量強國建設履行著一個中色科技人應盡的擔當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