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材料 >  >> 
“廢鉛膏清潔轉化制備電池級氧化鉛技術與裝備”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時間:2023-04-11 10:47:08    來源:中國有色網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 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北京市組織召開了由安徽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學和北京中再聯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廢鉛膏清潔轉化制備電池級氧化鉛技術與裝備”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黎敏,中國科學院過程所研究員鄭詩禮,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麗共同組成。

評價專家組聽取了北京化工大學潘軍青教授代表項目組對項目技術研究背景及取得的技術進展等方面的詳細匯報,審閱了有關技術資料,并進行了質詢,經過認真討論評價,一致認為,該項目開發過程中,一是遵循鉛元素價態最小轉化為原則,最大程度降低了鉛元素在氧化還原過程中的能耗;二是從成本最低和反應過程強化出發,最大化提升單位反應器時空產量,降低廢鉛膏回收成本和能耗,包括新開發的旋轉液膜反應器強化浸出過程、連續碳化裝置、α-氧化鉛定向熱解和熟石灰強化脫硫等核心裝置及其關鍵技術,形成了定向浸出、碳化分離、晶體轉化和母液循環成套技術體系及其電池級氧化鉛團體標準;三是在相當的處置成本下獲得了遠低于火法回收鉛的二氧化碳排放值,建設了萬噸級廢鉛膏循環利用示范工程,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并有效地推進了大規模產業化實施過程,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價值。該工藝技術經濟指標穩定,制備的高純度α氧化鉛產品滿足了動力鉛酸蓄電池使用要求,已在超威集團等多家公司進行了驗證與推廣應用,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技術成熟,重現性高。

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開發難度大,涉及多領域多學科交叉,克服了廢鉛膏濕法制備氧化鉛工藝流程長、浸出率低、廢液量大、產品純度低等技術難題;開辟了鉛酸蓄電池生產和回收氧化鉛產業清潔生產新通道,解決了困擾兩個行業的關鍵技術難題;項目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據了解,針對現有火法回收鉛存在高溫耗能大、造成鉛渣二次污染,濕法回收鉛浸出過程中鉛與雜質元素同時浸出、回收工藝鉛選擇性低、廢液排放量大、難以循環利用等行業關鍵難題,該項目研究組在2014年第一代堿性原子經濟法回收氧化鉛和2016年第二代手性分子回收氧化鉛工藝基礎上,開發了第三代低成本高效的廢鉛膏濕法直接回收電池級氧化鉛新工藝,實現了“廢鉛酸蓄電池向電池原料——電池級氧化鉛”的直接清潔轉化。該項目研究組在8年多的研究期間,累計申請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47項,其中,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9項,美國、歐洲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發明專利13項,授權實用新型4項;累計發表研究論文9篇,發布氧化鉛團體標準1項,完成商業推廣創新模式研究報告1份。

(新銳)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