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期,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團隊在鎂復合可降解聚合物3D打印材料的研究中實現了新突破。
在永久的骨科植入體中,鈦合金等金屬具有優質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腐蝕性能,在植入人體后能夠長期與人體骨骼共存,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但并非所有的植入體都需要永久保存在體內,器械的拆除會造成二次手術,導致額外傷害和成本增加,而鎂復合可降解聚合物3D打印材料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
鎂復合可降解聚合物3D打印材料是一種新興材料,由鎂粉或鎂合金等與可降解聚合物復合制備而成。該類材料主要應用于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骨組織工程、骨創傷愈合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由于鎂自身化學活性較高,且聚合物材料與鎂的性能相差較大,導致材料制備困難,從而限制了該類材料的大規模開發及應用。
針對以上情況,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團隊以純鎂粉與聚合物作為基材進行復合,通過突破微納級鎂粉的制備、化學穩定改性、相容性工藝調控等關鍵技術,開發出了一款鎂復合3D打印材料。
該材料可在FDM打印機上打印成型,制得的線材具有金屬質感良好、性能穩定、打印流暢、打印件精度高、良品率高等優異性能,且該工藝成本低于傳統鎂復合材料成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