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業界 >  >> 
南網科研院:堅持高水平引進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推動人才資源深度開發

時間:2022-06-29 17:18:44    來源:中國能源網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日,為深入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南網科研院黨委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新時代人才工作部署的行動方案》,進一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主力軍,為建成世界一流能源電力科學研究院提供人才支撐。

作為南方電網公司的中央研究院,南網科研院多年來始終堅持不破不立,創新“揭榜掛帥”“新型研發團隊”等管理組織模式、推進“崗位分紅”“項目跟投”等人才激勵機制建設,自主培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改革經驗入選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先后被授予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示范企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示范企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稱號。

堅持高水引進,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在加入南網科研院之前,傅明利博士已在海外工作20年,作為某知名跨國公司電網技術研究中心前首席研究專家,他在高壓交直流先進絕緣技術、設備安全運行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并取得了多項令國際同行關注的研究成果。傅明利始終相信:“先進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的未來在中國,自己積累多年的知識與技能在國內一定會大有可為。”

談及回國的經歷時,傅明利感慨道:“南網科研院在團隊和臺建設上給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且整個團隊都很年輕,思路活躍,沒有條條框框的羈絆,除了我的專業技能和經驗發揮應有的作用外,這個環境也能促使我不斷學進步。我當時就想,我不能錯過這次為國家服務的機會。”

目前,隨著傅明利續聘第二個任期,他帶領的“先進直流絕緣技術創新團隊”也逐步走向成熟,這是一支既有國際視野又勇于探索的技術團隊。在過去五年中,團隊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先后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廣東省領軍人才專項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攻關任務,首次提出了世界上難度最大的首個2400米高海拔、9度地震烈度的特高壓換流站整體抗震解決方案,并在220kV高壓電纜絕緣料、環保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國內外矚目的標志成果,讓中國技術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

據了解,為把國內外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高層次人才“請回來”并“留下來”,南網科研院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打造干事創業的優質舞臺,統籌各項創新資源,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充足空間。探索實行協議化薪酬和契約化管理,采用“一人一議”原則,充分保證薪酬待遇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完善聯系服務專家機制,協調解決人才居留和出入境、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讓人才真正安心、安居、樂業。

如今,南網科研院已累計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到崗6人,簽訂工作意向書10人,專業覆蓋直流輸電、大電網穩定運行等領域,引進數量居南方電網系統首位,填補了公司在智能配網運行等技術領域空白,帶動了學科隊伍發展。

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推動人才資源深度開發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主動擔負時代使命,培養集聚了一大批一流創新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饒宏說。

“高潛計劃”是南網科研院自2020年起實施的人才支持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1700萬元專項經費,選拔一批具有示范影響力的人才,做強人才支撐。目前,高潛計劃已選拔首批支持對象17人,均年齡不到35歲,先后培養IEC中國青年專家2人,中國電機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師1人、中國電力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ANSYS大會“仿真大咖”1人。

“獲得院士級導師親自指導,專項培養經費,成為原創策源地項目負責人,配備集合專業技術團隊,推薦參選中國科協青年女科學家……入選高潛青年拔尖人才后,你的眼界、臺、資源都會變得不一樣。”南網科研院拔尖級專業技術專家侯帥說。

在南網科研院“高潛計劃”的支持下,“85后”的侯帥的技術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南網電纜專業青年專家帶頭人,自主打造了一支掌握高端電纜設計研發、試驗、數字化與專用設備研制核心技術的專業技術團隊。去年年底,團隊成功攻克了國產高壓電纜絕緣料從實驗室到規模化工程應用最后一公里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國產220千伏高壓電纜絕緣料規模化生產及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打開了國產高壓電纜絕緣料高質量、自主發展的突圍之路。

變革人才使用機制,盤活科技創新資源

“我們的團隊是獨立運作的,我能從市場上自主招募成員,團隊成員進退雙向選擇,一切憑業績說話,不斷吐陳納新,這能保證團隊始終充滿活力、持續發展壯大。”南網科研院首席研究員陳剛說。

貫徹落實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精神,整合優化技術要素等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發揮好學術帶頭人在科技創新中的主責主體作用,南網科研院研究構建了“自組織”形式的新型科研團隊,推行首席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簡稱PI)負責制,由南網科研院直接聘用團隊PI,充分賦予其研發選題權、經費使用權、人員招募決定權、人員薪酬決定權、人員考核決定權、人員績效分配權、人員使用調配權等,極大壓縮了管理層級,提升管理效率,真正給人才“松綁”,將精力重心轉移到科研攻關與技術孵化應用上來。

PI制組織模式案例獲國資委改革專欄選登,先鋒PI團隊核心技術有效應用服務于云南電網聯網超低頻振蕩、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機網協調優化等生產實際問題解決,首年試運行期間實現新增技術轉化合同額1200余萬元。

“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是團隊成立的第二年,我們將繼續積極努力創造更佳的效益,希望能為更多科技型企業的改革提供寶貴經驗。”首席研究員陳剛說。

打通人才激勵體系,賦能科技創新價值鏈

為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南網科研院在長期探索過程中形成了‘崗位績效工資+貢獻獎勵獎金+中長期激勵’的全面薪酬激勵體系,通過逐步釋放改革紅利,讓人才優勢轉變為價值創造優勢。

“一切讓貢獻說話”,該院創新使用人才九宮格評價機制,以貢獻為尺度強制排序劃分ABC三級九檔,精準激勵在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一線核心技術人員,打破學歷、職稱和崗級的約束,同層級貢獻獎勵差距超過3倍。

打造“利益共同體”,探索實施項目虛擬跟投,以產品銷售收益為標的,由項目骨干直接現金出資,按出資比例“同股同權”參與項目收益分享和風險分攤,首個試點跟投項目個人跟投最高10萬元。

率先實施“崗位分紅”,以不超過成果轉化收益30%的額度,激勵不超過30% 的科研人員,將科研人員貢獻的技術創新、成果價值、經營管理都將納入分配。累計精準激勵核心科研人員208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團隊年輕骨干成員分紅甚至超過團隊管理層成員,讓科研一線成為人才向往之地。

南網科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寶英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貫通人才發展與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內在關聯,打造人才發展改革示范單位,加快建成具有一流企業特征的戰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金南汐 周慧)

關鍵詞: 南網科研院 堅持高水平引進 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推動人才資源深度開發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