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材料 >  >> 
【天天聚看點】山谷風里青春揚

時間:2022-08-02 09:45:33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相關資料圖)

魏錦(中)在朱溪礦區工作時場景。 盧建華 攝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這首激昂的《勘探隊員之歌》,對于江西省地質局第十地質大隊自然資源調查院副院長魏錦而言再熟悉不過。他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求學時無數次吟唱過這首校歌,而真正在山谷中度過十一載青春,才深刻體會“風”與“紅旗”的含義。 參加工作以來,魏錦堅守在找礦一線,先后榮獲中國地質學會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江西省地質局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前不久,他被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人社廳授予江西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年均300余天 超長駐守找礦一線 魏錦在2011年本科畢業后回到家鄉,加入了原江西省地礦局九一二大隊,成為一線地質隊員。當年8月,魏錦被派往景德鎮浮梁縣,加入朱溪外圍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朱溪項目是江西省地勘基金中心為實現找礦重大突破而設的重點項目,初出茅廬就能參與重大項目,魏錦感到萬分幸運。 當時,該項目已實施一年,一直所獲平平,受到不少質疑。但是原九一二大隊的地質專家始終宏觀思考、冷靜研判,經過大量實地調查和數據分析后,堅持認為找礦思路沒有問題。專家們篤定的信念、務實的態度、淵博的學識,給“新手”魏錦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全力為掌舵定向的大隊地質專家當好“水手”,為項目出一份力,這是魏錦最樸素的想法。4名青年地質隊員在大隊專家們帶領下,不畏酷暑、無懼風雨,認真做好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圖件整理工作,確保第一手地質資料的準確性。山村停電了,就點起蠟燭;桌子不夠用,就用破門板代替。由于白鎢礦具有熒光性,最直觀的識別方法就是在夜晚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每當鉆探即將到達預想深度時,他們需要連夜守在鉆機旁,實時觀察每一段巖心礦化情況。 2011年11月,該項目實施的一口地質鉆孔終于有所收獲,分析結果顯示,孔中存在厚度巨大、品位較富并伴有銅、鋅等多種礦化的白鎢礦體。這充分驗證了朱溪團隊找礦方案的正確性。朱溪找礦項目從此迎來高潮,也讓魏錦第一次嘗到了堅持信念帶來的巨大喜悅。 “只有到一線去,才能體會到地質的真諦。”朱溪找礦突破的經歷,讓魏錦深深感受到了地質的魅力,從此也愛上了高山與河流。從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他每年在野外工作時間超過了300天,將青春獻給了地質事業。 查明資源量286萬噸 所在項目刷新紀錄 2012年,隨著找礦獲得突破,中央與江西省地勘基金決定兩級聯動,共同為朱溪項目注入雄厚資金。一時間,朱溪礦區地質、鉆探、物化遙感等各色制服布滿山間,院士、教授、專家等業界泰斗到此研究。在各方協作下,魏錦參與的朱溪團隊終于揭開地底寶藏的面紗。2016年1月,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宣布朱溪鎢銅礦普查成果,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資源量286萬噸,刷新世界紀錄。此后的幾年里,他們通過努力,繼續擴大戰果。 該項目取得成功的同時,魏錦也迅速成長。在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綜合研究及質量檢查的過程中,哪里出問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1年至2018年,他先后主持了2個中國地調局項目、1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項目;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了5個地質找礦勘查項目,并提交新礦化點7處、礦點4處、找礦靶區6處;總結了塔前-大游山地區成礦規律,建立了朱溪式矽卡巖型礦床成礦模式和區域找礦模型,拓展了區域找礦思路,為朱溪外圍找礦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 在繁重的工作期間,魏錦考入南京大學,順利拿下碩士學位。2020年,他又以優異業績,獲評地礦高級工程師。 連續17次進山 主動包攬急難任務 魏錦作為“90后”青年地質工作者,有無限沖勁,多年的磨礪更讓他敢于擔當,始終將最難啃的“硬骨頭”留給自己。 2020年,魏錦擔任江西省冷水坑礦集區深部找礦預測項目負責人。綜合任務進度和天氣狀況,他認為必須盡快完成野外調查的工作量。想到項目組都是更年輕的同事,甚至是大學實習生,他偷偷動了“私心”,給自己安排了密集的17條野外地質路線。穿越一次地質路線,地質隊員需要翻越叢林、高山、溪流,并采集背負巖石標本,往往需要一整天才能往返。得知他高負荷連軸轉,同事們紛紛為他捏一把汗,勸說他多休息幾天。魏錦卻說,自己是農家出來的孩子,習慣了一鼓作氣,不能休息。其實,他只是為了替同事們多爭取一次休息的機會。那些天,他的身上被烈日暴曬得蛻皮、被灌木劃得傷痕累累,卻沒有喊過一句累。最終,他在20天內跑完了17條路線。 魏錦總是把單位、同事放在心上,卻唯獨忘了自己。2016年,還在朱溪礦區的魏錦接到母親急電,告知他臨盆的妻子羊水突然破裂,希望他趕緊回家。那正是任務吃緊的時候,魏錦艱難地權衡之后,決定先完成工作。而后,他匆匆登上汽車,轉火車,再換汽車,趕到贛州老家時,已是3天后。 地層下還有被遺忘的瑰寶在輕輕呼喚,與萬千地質工作者一樣,魏錦還會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不論山高險阻,抑或林海雪原。在那“山谷的風”中,黨的紅旗在飄動,他的青春正飛揚。

關鍵詞: 地質隊員 中國地質 質量檢查 金羅盤獎 紫外線燈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