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廈門鎢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與北方稀土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表示,北方稀土集團在滿足其所屬企業及包頭市屬企業需求的前提下,將優先保障廈門鎢業控股企業月度金屬鐠釹、金屬鑭、金屬鑭鈰的采購與供應。在技術協同上,雙方將合作共同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中心),廈門鎢業將參與北方稀土相關資源研究及相關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
業界人士認為,廈門鎢業與北方稀土合作協議性質為框架合同,具體交易數量等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特別是交易價格會涉及多方面問題。由于雙方供需價格存在較大差異,價格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雙方的合作積極性,交易價格可以某種價格參考作為定價依據,以實現合作的長遠性。
上述兩家公司并非首次開展稀土材料供應合作。2017年,雙方曾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當時,北方稀土保障了廈門鎢業每月40~60噸鐠釹金屬或每月30~80噸甩帶合金片的采購供應,并保障其全資子公司長汀金龍每月氧化鐠釹30~50噸,以及每月氧化釹10~30噸的采購供應。而長汀金龍則保障了北方稀土所屬磁性材料企業對金屬鋱、金屬釓鐵等中重稀土產品的采購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稀土資源整體呈現“北輕南重”的特點。北方以內蒙古包頭市的白云鄂博礦為代表,主要生產輕稀土,儲量超過全國的80%;南方礦山比較分散,主要為分布在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等南方省區的離子型稀土礦,以重稀土為主,儲量占我國重稀土資源的90%。
稀土資源分布的差異以及稀土產業日益凸顯的問題,使業界逐步認識到,要想解決國內稀土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要靠各個相關稀土企業完成好自己既定的工作任務,還應靠各個企業之間通過戰略性合作的形式,解決各自對不同稀土材料的需求。
工信部和自然資源部2022年下發的第一批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指標顯示,北方稀土獲得6.02萬噸輕稀土開采指標,但無中重稀土開采指標;廈門鎢業獲得了2064噸中重稀土的開采指標,但無輕稀土開采指標。由于開采指標在分配上存在差異,雙方通過合作形成資源共享,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
這種合作形式對于參與的雙方是較大利好,因為外界行情變動對正常生產影響較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御價格的波動。例如,廈門鎢業和北方稀土旗下都有磁材企業,只是雙方的側重點不同,但其產品都是磁材企業所需要的,雙方合作是為了整合優勢資源。
從長遠看,兩家骨干企業的穩健合作有利于稀土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因為這種合作機制的核心在于能夠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并且在價格穩定、上漲、下跌時均保證雙方的利益。有理由相信,廈門鎢業和北方稀土的這種合作形式,或將帶動其他稀土骨干企業效仿,從而進一步鞏固我國稀土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