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7日,第三屆“包頭稀土杯”科技創新邀請賽決賽在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以下簡稱中科院研發中心)二號基地四樓會議室迎來巔峰對決。
本次邀請賽以“強心活點聚才智,創新賦能助發展”為主題,由由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群工作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和信息化局主辦。大賽由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楊文浩、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宋希文、包頭稀土研究院副院長李波、中國科學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夏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楊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王奇等資深專家組成評審團。
來自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包頭稀土研究院等5個院所,以及南開大學等高校帶來的“基于稀土探針的重大疾病診斷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新型高效穩定Ce基碳煙顆粒催化凈化材料及反應機制研究”、“稀土改性新型高能低鈷三元材料研發”、“用于鋰離子固態電池的稀土氧化物-含氟聚合物復合固態電解質”、“高品質稀土軸承鋼制備技術開發”、“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材料用稀土功能助劑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6個科研項目,通過現場講解、演示,就項目背景、項目技術創新性、市場應用前景、項目團隊、項目規劃等方面進行20分鐘路演展示,并進行了10分鐘的評委問答。
經過近5個多小時的精彩比拼,來自稀土研究院曹鴻璋高級工程師團隊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材料用稀土功能助劑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脫穎而出,摘得大賽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的宋良副研究員團隊的“基于稀土探針的重大疾病診斷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王猛博士團隊的“新型高效穩定Ce基碳煙顆粒催化凈化材料及反應機制研究”項目獲得二等獎,其余三個項目獲得三等獎。
據悉,獲獎項目及團隊納入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四庫一平臺”(成果庫、技術庫、企業庫、人才庫;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項目,并有機會獲“高技術跟蹤計劃”(≥30萬元)或“雛鷹計劃”(20萬元左右)項目支持。
據中科院研發中心主任宋立軍告訴記者,“這次入圍決賽的6個項目,都是滿足當前稀土產業發展需求和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項目。我們將對獲獎項目進行技術追蹤,并給予一定資金支持,爭取讓好的科研成果留在包頭,推動稀土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