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 日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開展了《航空航天用超輕鎂鋰合金研制與產業化》科技成果評價。
該項目由鄭州輕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輕研合金)、鄭州大學、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鋁鄭研院)和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以下簡稱航天501部)以“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的方式共同完成。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院士、重慶大學潘復生院士、北京科技大學謝建新院士和北京工業大學聶祚仁院士等8位專家組成評價專家組,經充分質詢討論,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當前,鎂鋰合金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也是世界上最難制備的輕合金材料,用鎂鋰合金替代鎂合金、鋁合金及碳纖維復合材料,可獲得20%~50%的減重效果,對于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鎂鋰合金存在“難制備、強度低、易腐蝕、易燃爆”這4大難題,輕研合金、鄭州大學、中鋁鄭研院和航天501部經過15年獨立自主研發與創新,終于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全面技術的超越。
目前,該公司的板、帶、箔、管、棒、型、線、絲、鑄、鍛等全系列產品,實現了全球市場占有率70%以上、國內市場占有率95%以上的好成績,并且研制出了不足一根發絲直徑的、僅有14μm厚度的超薄鎂鋰合金箔材。(韓加強 趙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