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已從全球智能手機防護玻璃領域,發展到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等多個領域;自2009年4月瀏陽基地投產以來,集團營業收入已經增長上百倍,總資產超700億元。“藍思科技每一天、每個月都有新發展、新變化!”在藍思科技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唐海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感慨。
藍思科技工作人員在檢驗產品。
營收增長上百倍
“藍思科技瀏陽園區2009年4月投產時,還不到5000人,僅有三個廠。”記者22日在藍思科技瀏陽基地采訪時,一位老員工回憶,藍思科技2003年在深圳創立,2006年回到長沙發展后,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截至目前,集團營業收入已經增長上百倍,公司總資產超700億元。
現在,藍思科技在瀏陽市、長沙縣、湘潭,以及廣東東莞、江蘇泰州和越南等地擁有研發生產基地,在韓國、美國等地均設有就近服務全球客戶的辦公駐點。
公司目前已連續11年位居湖南進出口額第一名;2013年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居第309位,2021年為第79位。
目前,藍思科技已成為全球顯示和防護玻璃行業產能最大的上市公司、全球智能電子防護玻璃領域的技術開創者和引領者。技術專利授予量居行業首位,公司研發人員超萬人,上市以來研發投入超100億元,截至2021年底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000多件。
多元化布局打開新的增量空間
人們印象中的藍思科技,主要產品就是智能手機防護玻璃。其實,這些年,藍思科技積極推進業務多元化布局,已切入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領域。
2020年底,藍思科技成功收購可成科技旗下可勝科技、可利科技,并入金屬機殼業務。
2021年2月,藍思科技宣布子公司藍思湘潭新增組裝產能,將切入組裝智能手機、智能穿戴、平板電腦、智能醫療設備等各類智能終端產品,有望形成1億臺產能。
在消費電子賽道之外,從2015年開始,藍思科技積極布局和拓展了智能汽車業務。圍繞智能駕駛艙及周邊結構件,藍思科技研發、批量生產了包括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組件、B柱組件、車載裝飾件、大尺寸新型汽車玻璃(如天幕、側窗、擋風等)、反光鏡、后視鏡等產品,并積極探索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目前,藍思科技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并與賓利、保時捷、奔馳、現代等2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2021年11月,藍思科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進軍光伏行業。
業務多元化成功布局,有望打開公司新的增量空間。
園區全方位培育更多“藍思”
藍思科技等龍頭企業的入駐,帶動了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瀏陽經開區注冊企業有1700余家,是10年前的3倍。稅收收入是10年前的4.7倍,已超過瀏陽市稅收總收入的一半。目前園區A股上市企業達8家,其中6家是近10年上市的。
剛剛過去的2021年,園區經濟更是可圈可點:預計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7%,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4.6億元,同比增長21.2%。
培育更多龍頭企業是園區上下的共識。
“全方位大力培育藍思科技、惠科光電、九典制藥等一批龍頭企業,實現產業集群、企業集聚。”瀏陽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喻輝介紹,下一步,園區將繼續堅持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全力抓項目、興產業、建新城,在高質量發展和“五好”園區建設上取得新成效,推動瀏陽經開區“十四五”期間“突破兩千億、挺進五十強”,將金陽新城建設成為省會副中心地標性區域,為省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瀏陽經開區更大的力量。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