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鋰離子電池初創廠商FREYR Battery公司首席執行官Tom Jensen在接受行業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30年該公司的超級工廠可以將其100GWh產能目標的一半用于儲能系統,并且還將推出系統集成業務。
FREYR公司成立于2018年,基于速度、規模和可持續性三個核心原則。該公司擁有一個規模巨大的建設超級工廠規劃,計劃在挪威MoI Rana建設的四個超級工廠總年產能為36GWh,將分別于2023年至2025年上線運營。但與電池行業的其他參與者不同,FREYR公司生產的電池產品主要供應給儲能行業。
主要為儲能行業供應電池
Jensen說,“我們的目標是到2028年擁有83GWh年產能,到2030年超過100GWh,根據我們現在的情況,我們認為到2030可以將生產的一半電池投入到儲能市場。”
他解釋說,FREYR公司從美國電池生產商24M公司獲得許可來制造電池的技術非常適合儲能應用,因此主要針對電池儲能系統的所有細分市場,在理論上可以將一半以上的電池產能用于電池儲能行業。
Jensen說:“我們相信電池儲能市場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規模將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如果我們愿意的話,實際上可以將所有產能用于儲能市場。
但我們也對移動設備和電動汽車市場也有極大興趣,因此我們產能的最終比例將取決于市場發展情況。但我們擁有的電池技術以及在電池儲能領域的定位,使我們成為電池儲能解決方案領先供應商,我們顯然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系統集成業務
從FREYR公司宣布的兩項主要承購協議都在這一領域中,從這一事實可以清楚地看出儲能市場作為該公司主要市場的重要性。霍尼韋爾公司將從2023年到2030年期間從FREYR公司購買19GWh電池,而另一個未透露名稱的合作伙伴將在同一時期購買31GWh電池,這將使FREYR公司為其系統集成業務做出貢獻。
Jensen說,“一旦最終敲定,我們相信這兩項初步承購協議可能會在前四年到五年內占據我們第一家超級工廠(2023年投入運營)的大部分產能。
我們希望與未透露姓名的合作伙伴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開發集裝箱儲能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電池管理系統(BMS)等其他產品。這將有效地成為與該合作伙伴開展合作的系統集成方法。”
REYR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建設的超級工廠
Jensen還談到了電池儲能領域以及更廣泛的電池生態系統中的三個大型討論主題:磷酸鐵鋰電池(LFP)與鎳錳鈷三元鋰電池(NMC)的優缺點辯論、鋰電池材料供應鏈問題以及電池的可持續性,這些是FREYR公司遵循的主要原則。
磷酸鐵鋰電池(LFP) vs鎳錳鈷三元鋰電池(NMC)
由于與鎳錳鈷(NMC)三元鋰離子電池的市場標準相比,磷酸鐵鋰電池(LFP)材料供應鏈的火災風險較低且ESG擔憂較少,因此磷酸鐵鋰電池(LFP)將越來越多地被電池儲能行業采用。
Jensen說,“我們的技術平臺具有靈活性。我們建設的第一個超級工廠,將會滿足客戶需求而生產磷酸鐵鋰(LFP)電池,我們看到許多汽車利益相關者對這種電池越來越感興趣。
客戶對我們生產的鎳錳鈷三元鋰電池(NMC)生產也很感興趣。但在我們使用鈷的范圍內,將通過我們與Glencore公司的合作以負責任和可持續的方式采購。”
他指出,與磷酸鐵鋰(LFP)電池相比,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在充放電次數的儲能環境中并不重要,并且由于能夠選擇生產規格更大的電池,24M公司技術也具有優勢。
供應鏈與融資
另一個討論主題是全球供應鏈問題,根據其他消息,供應鏈問題導致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首次與鎳錳鈷三元鋰電池(NMC)價格暫時持平,甚至更低。
Jensen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暫時的瓶頸,當然,在近期定價方面是具有挑戰性的,但我們正在與客戶進行對話,并制定相關的業務安排,以應對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
我認為所有電池生產廠商都面臨著同樣挑戰。所以相對而言,電池產品價格將會變得更貴,但是這項技術的相對成本優勢還是一樣的。
他表示,FREYR公司的資本要求可能自一年前以來有所增加,但任何必要的額外融資將吸引來自政府和資本市場關于儲能系統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該公司自從去年7月SPAC合并上市以來,其市值超過10億美元。
可持續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可持續性是Jensen所說的FREYR公司的三大原則之一,此外還有速度和規模。
他說,“我們有信心生產世界上最清潔或最環保的電池。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我們最初目標是到2025年將電池產品的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減少80%,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渴望實現凈零排放。”
由于擁有豐富的水力發電,挪威是少數幾個實現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國家之一。Jensen表示,FREYR公司生產電池的電力將幾乎完全來自可再生的水力發電設施,但也有一些來自風電。
Jensen說,“此外,我們計劃有選擇地與上游廠商合作并進行投資,這意味著投入電池制造的材料。電池的碳足跡很大一部分來自原材料的生產方式,所以如果真的對電池本身實現脫碳,我們需要讓這些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