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南造船”)聯合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航運公司Eastern Pacific Shipping(EPS)簽署4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建造合同。值得一提的是,該筆訂單也是中國造船業首筆VLAC訂單。
【資料圖】
93000立方米VLAC是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的第四代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型液氨運輸船。該型船總長230米,型寬36.6米,型深22.5米,結構吃水13米,入級英國勞氏船級社(LR)。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無水液氨較常規液化石油氣(LPG)的密度大,江南造船對液艙設計作了特別加強,同時采用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低阻線型,使該型船在滿載、壓載和不同比重的液貨裝載工況下都能有出色、均衡的性能表現,不僅可長途運輸綠氨,還可滿載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氣體。
該型船的機艙還配置了成熟的LPG雙燃料主機和軸帶發電機以滿足現階段的碳排放要求。與此同時,針對研發中的氨燃料主機,江南造船也積極與主機廠商、燃料供給系統廠商圍繞一氧化二氮的處理等開展緊密協作,為后期氨動力主機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據悉,此次合作是EPS首次在中國簽訂建造大型液化氣船訂單,隨著該批4艘VLAC訂單的順利承接,目前江南造船的VLGC訂單累計達到52艘,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4.7%,引領了世界VLGC市場。
綠氨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實現零碳航運目標的替代燃料之一,作為零碳能源,氨燃料能滿足更加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求,可使船舶滿足2050年的終極減排目標。隨著氨燃料需求預期的擴大,對穩定供應的液氨長途運輸船需求也將不斷增加,作為“零”碳排放的積極倡導者和引領者,江南造船將始終前瞻性地和業界各主要伙伴合作,積極推進具有“零”碳排放特質的液化氣船的開發。
圖源網絡
據了解,中船集團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是全球最大的船舶集團。
在海洋氫能開發上,中船集團是我國氫能領域業務范圍最廣、技術門類最全的企業集團,早在2019年,中國船舶集團公布由其自主設計研發的全球首艘氫燃料試點船舶設計方案,為一艘2000噸級定點航線內河自卸貨船,采用4組125kW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作為船舶主動力源,輔以4組250kWh鋰電池組進行調峰補償,同時船舶載有35MPa高壓氫氣瓶組儲存氫氣燃料,可續航140公里。
此外,中船集團旗下科研院所具備雄厚的裝備研發制造優勢,能夠覆蓋電解水制氫、風電、氫氣儲運、燃料電池及氫能基礎設施等氫能全產業鏈領域。進入2023年,中國船舶集團氫能發展按下加速鍵。
2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風電發展有限公司簽約500MW風電制氫制氨一體化項目,助力通遼打造蒙東氫能裝備制造、高端鑄造及氫能制儲運用科研示范基地。
相關閱讀:中船風電簽約500MW風電制氫制氨一體化項目
4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此次訂單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
4月15日,由中國船舶集團七一二所自主研發的500千瓦氫燃料電池監控系統和安全系統(電氣設備)獲得中國船級社(CCS)頒發的船用產品證書。
4月底,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公司(簡稱“派瑞氫能”)中標國華投資寧夏分公司國能寧東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一期清水營制氫項目,該項目建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總產氫量為16000Nm3/h,年操作時間為2300h。
作為“零碳”排放的積極倡導者和引領者,中國船舶集團始終前瞻性地與業界合作伙伴攜手推進“零碳”排放船型的研發,實現向“零碳”船型的轉型升級,為全球的零碳航運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