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產業是河北省文安縣的傳統支柱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然而,先期因為發展眼光局限、生產分散,文安縣并未形成高質量品牌,總體發展緩慢。如何打出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成為當地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大圍河鄉為先導,打造電線電纜產業聚集區
上個世紀70年代,大圍河鄉電線電纜業起步,最初以手工生產花線包紗線為主,產品銷往京津;從 1983年用簡單設備生產花線和交流線到1986年開始生產塑銅線,電線行業慢慢發展了起來;上個世紀80年代末電線行業發展迅速,大圍河鄉電線電纜市場形成;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迎來了黃金期,產品涉及中高壓交聯電纜、架空電纜、地埋電纜及民用電線等1000余種規格型號。
(資料圖)
為促進產業進一步發展,經過多方調研和考證,當地政府認為,文安縣十分符合內升外引政策基準。因此決定以電線電纜發源地大圍河鄉為先導,根據實際體量對傳統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總體布局,打造兩個聚集區,全面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破原有的傳統生產模式,打造區域產業鏈,形成生產優勢互補的新局面。
2020年初,大圍河鄉把原高頭磚廠97畝建設用地交由廊坊高正線纜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成1個電線電纜及原材料生產加工的聚集區(北區),建成后吸收容納圍河北片11個村分布零散的小型工業企業、攤點90家;把原圍河配件廠23畝建設用地交由文安縣昊天塑料廠投資建設成1個塑料制品生產加工聚集區(南區),建成后吸收容納圍河南片13個村分布零散的小型工業企業(攤點)60家。
此后,在文安縣大圍河鄉電線電纜及原材料生產加工聚集區,10座標準化廠房和6座辦公樓拔地而起,第三車間里10條嶄新的PVC絕緣外皮生產線整齊劃一。“我們引進的生產設備是目前全國最先進的,不僅能降低原材料、水、電等耗能,而且滿足環境保護要求,每個生產車間我們都配備高溫催化燃燒治污設施。”投資建設該聚集區的廊坊高正線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竇永良說。
與此同時,南片聚集區年產9000噸塑料制品,將為轄區內電線電纜等使用塑制品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供應,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正在逐步成型……
“企業一轉型,環境污染小了,企業效益提高了,一舉多得啊!”經歷了行業發展,也感受到了粗放型經營導致兒時的清清河水變成了污水的竇永良,對縣鄉政府提出的新思路新舉措舉雙手贊成。
望著車間內新裝好全封閉自動化流水線,竇永良算了一筆賬:原來兩到三個工人看一臺機器,技術革新后,一人看兩條生產線;原來出一噸料電費要花150元,現在100元;原來一條生產線一天24小時產量3噸,現在達到25噸。產能升了,成本降了,產品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可以看到,文安縣通過大圍河鄉引領全縣電線電纜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截至目前,該縣擁有電線電纜生產企業8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市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家,從業人員5000余人,年產值達20億元,形成了具有現代化生產能力和產業優勢的區域性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產品暢銷國內并遠銷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由“堵”變“疏”,營造惠企利企最優環境
在文安縣興盛山鷹線纜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6條自動化生產線在10名員工的操控下開足馬力,一條條電力電纜經過導體絞制、成纜、編織和纏繞等環節,源源不斷生產出來。
興勝山鷹線纜有限公司原來只是文安當地的一家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率小。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專業技術人才,公司對產品進行更新替代,生產各種系列的阻燃、耐火、耐高溫電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我們主要生產35kV及以下電力電纜、架空絕緣電纜、同心架空導線、450/750V及以下電子線纜和塑料絕緣電纜及各種系列的阻燃、耐火、耐高溫等電纜。”據興盛山鷹線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建濤介紹,該公司是國家機械委定點生產制造電線電纜的綜合性大型骨干企業,集科、工、貿于一體。
河北大旺龍崗線纜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電力電纜、電氣裝備電纜及各種特種線纜、銅材加工為主的專業廠家,生產工藝先進,檢測設備齊全,是我國電線電纜生產和有色金屬深加工的專業廠家。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該公司引進數條先進生產設備,如紫外光輻照生產線、礦物防火電纜生產線、自動化生產線,并不斷加大研發投資力度,規模不斷擴大。
據了解,針對電線電纜等傳統行業發展存在的短板,文安縣先后出臺了《文安縣推動傳統產業“兩高”發展十八條措施》等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通過落實技改投資獎勵、實行創新驅動獎勵和入企指導幫扶等激勵措施,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研發。
“原來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堵’,如今我們轉變為‘疏’,在對企業進行監管之外,還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幫助企業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兼顧環境保護與企業轉型升級。”大圍河鄉黨委書記趙柏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