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2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跨界企業涌現,除傳統人形機器人企業外,消費電子及汽車巨頭作為另外兩股新勢力入局。資本及技術助推下,全球人形機器人再度迎來產業變革的關鍵時刻。
中金公司認為,汽車及消費電子巨頭的涌入,將基于各自相對優勢的支點,如成本控制、終端生態、機器視覺等,撬動行業發展步入新格局。看好主機企業及產業鏈相關潛在參與機會。
以下為其最新觀點:
產業巨頭紛至沓來,人形機器人或步入加速產業化階段。1)產業層面:2022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跨界企業涌現,5月戴森在ICAR宣布將在10年內推出可以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8月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鐵大”亮相;10月特斯拉發布Optimus原型機;除傳統人形機器人企業外,消費電子及汽車巨頭作為另外兩股新勢力入局。2)政策層面: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探索機器人協助制造等智能場景。資本及技術助推下,我們認為全球人形機器人再度迎來產業變革的關鍵時刻。
從垂直應用走向千家萬戶,市場具備遠期想象可能。人形機器人作為仿生機器人分支,本質為追求3D空間下的高緯度感知運動,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更多賦予將人形機器人作為通用機器人的終極愿景。跟據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預計,到2028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或達264.3億美元,CAGR為50.5%。在2022特斯拉AI Day中,馬斯克希冀3-5年銷售,遠期百萬臺,終端售價不到2萬美元/臺。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后續打開的真實場景空間需要政策、學界及產業界的共同合力。
建議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國內力量。人形機器人是涉及通用AI、多自由度&多路徑運控算法、傳感器融合、視覺語音等跨學科的系統級工程。回溯過往幾十年全球發展歷史,運動能力不達標、成本居高不下、缺乏落地場景成為阻礙商業化的核心因素。我們認為汽車及消費電子巨頭的涌入,將基于各自相對優勢的支點,如成本控制、終端生態、機器視覺等,撬動行業發展步入新格局。我們看好主機企業及產業鏈相關潛在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