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能源局發文,事關海上風電安全!各國為何紛紛選擇與大海博弈?

時間:2022-11-15 15:57:33    來源:中國電線電纜網

海上風電是高度資本密集型行業,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管理和長期規劃的完善。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速,行業崛起的背后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p>


(資料圖片)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1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數據,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突破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一。

11月11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安全風險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從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加強運維安全管理、加強涉網安全管理、加強應急管理、加強監督管理六個方面對加強海上風電項目安全風險防控提出36項具體要求。

據海外媒體報道,在全球應對環境氣候變化和實現能源安全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視為一項核心舉措。11月8日,包括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在內的9個國家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表示加入全球海上風電聯盟,鼓勵開發海上風電。該聯盟的目標是在這個十年結束時使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至少達到380GW。為應對氣候變化,各國都在能源結構和生產方式上尋求變革。《英國能源安全戰略》提出,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吉瓦。德國海上風電預計在2030年達到30吉瓦。美國計劃到2030年累計裝機達到30吉瓦。

大海到底有何魔力?吸引各國將大風車矗立在海面上?

應從兩個方面認識海上風電的重要定位:戰略意義上,海上風電對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地位;科技意義上,風電各產業鏈技術是國際必爭的制高點。與陸上建設風電場相比,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儲量大,可集中連片大規模開發。而且,海上的風資源稟賦好、風速大、功率密度高,風電場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空間場地,海洋面積廣闊,沒有地表障礙物限制,可不斷向遠海深海開拓。

尤其在我國,發展海上風電有一定的優勢。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相比于陸上風電資源,其到達沿海等高能源需求地區的距離短、成本低,適合大規模開發。尤其是福建、浙江、山東、江蘇、廣東等用電大省,正好都是沿海地區。

國產風機發展現狀如何?

2007-2011年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探索規劃期,《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工作大綱》出爐,正式啟動我國沿海地區海上風電規劃。2012-2017年為重點培育期,《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等系列規劃方案出臺,海上風電成為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任務,數個規?;暮I巷L電場建成。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風電棄風率為15%,成為有史以來棄風最嚴重的年份。2018-2021年底為快速發展期,《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我國海上風電加快從近海向遠海邁進的腳步。

起步雖晚的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牢牢抓住了發展機遇。從2007年首臺1.5兆瓦風機,到2009年東海大橋3兆瓦風機,再到2017年興化灣風電場6.7兆瓦風機,直到2022年13兆瓦風機下線,我國海上風機制造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排名中,我國風電整機制造商占據了前10名中的6席。

近期更多的好消息是,從北到南所有中國沿海省份,對海上風電的重視空前高度統一。各省海上風電規劃陸續出臺,規模已超1億千瓦,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11月11日,國家電投云南國際富源西風電項目首臺風電機組并網發電,標志著國內山地風電最大單機容量風機成功投運。此次投運的F29號風機單機容量6.7兆瓦,輪轂高度110米,葉輪直徑191米,最大起重量150噸,是目前國內山地風電投運單機容量最大、塔筒高度最高、葉片最長、起重量最大的風機。

期待未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實現領跑

浩瀚海洋,風起電至。我國擁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和6500多個島嶼,海上風資源技術開發潛力超過3500吉瓦。15年來,我國海上風電從無到有,從探索期、培育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海上風電的布局也從潮間帶、淺海,逐漸向深遠海挺進,中國海上風機的單機容量翻了3番,以每年一個兆瓦的速度在增加。期待未來,中國的大風車在更廣闊的海域安家落戶,繼續變海風為能源!

關鍵詞: 海上風電 可再生能源 單機容量 安全管理 沿海地區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