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52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2%,已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25億千瓦,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風電新增裝機3763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8741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334萬千瓦、常規水電新增裝機1507萬千瓦、抽水蓄能新增裝機880萬千瓦。
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風電裝機3.6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3.93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41億千瓦、常規水電裝機3.68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0.45億千瓦。
王大鵬表示,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達到1.19萬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加20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
【資料圖】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日益呈現出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提速,技術多元化發展態勢更加明顯。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為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占比2.0%、液流電池儲能占比1.6%、鉛酸(炭)電池儲能占比1.7%、其他技術路線占比0.2%。從2022年新增裝機技術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新增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占比分別達3.4%、2.3%,占比增速明顯加快。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范階段。
在上述背景下,我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取得新進展。2022年,全年核發綠證2060萬個,對應電量206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長135%;交易數量達到969萬個,對應電量96.9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長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約5954萬個,累計交易數量1031萬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王大鵬透露,在確保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未來將圍繞以下五個方面推進工作:
一是圍繞落實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預期,組織可再生能源試點示范,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技術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適時開展“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
二是圍繞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推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建立基于綠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
三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圍繞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在工業、交通和住建等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
四是圍繞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投產,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項目陸續開工,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同時,要推動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組織開展抽水蓄能布局優化,推動抽水蓄能又好又快發展。
五是圍繞縣域能源生產、消費、技術、體制革命,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指導地方全面啟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增加鄉村清潔能源供應,探索建立農村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