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朱元璋喜怒無常、陰晴不定。可沒想到他岳父胡美探望女兒,隨即就被朱元璋打入大牢斬首,而他的女婿竟然也被一同處死。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因為古人很講究事出有因,但是此事朱元璋卻沒有給出任何的理由,而且也沒有任何征兆。直到李善長案上,朱元璋給出了答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表面原因——私自進宮看望妃子犯罪
李善長案解決后,朱元璋親手書寫《昭示奸黨錄》。在該書中胡美被歸入“奸黨”一列。而朱元璋給出的解釋是:
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胥入亂宮禁,事覺,子胥刑死,美賜自盡。
這句話的大意是:胡美帶著兒子和女婿看望自己女兒的行為違反了皇宮的制度。因此賜死了胡美,而他的兒子和女婿也受刑而死。
這個理由可能使在座的各位更加迷惑了,難道父親看女兒也是違法行為么?在明朝還真是這樣。可即便是違法了,也不至于株連懲治吧。
朱元璋這么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朱元璋農民出身,疑心很重。為了防止后妃與朝堂之上的官員勾結,他下令禁止外戚男性見妃子。很明顯胡美違反了這一規定。
但這似乎并不能成為朱元璋賜死他們的理由。為什么這么說呢?胡美是開國功臣,戰功赫赫,手握鐵券丹書,被賜死時爵位為候。
朱元璋也曾夸贊他:“汝以陳氏丞相來歸,事吾數年,忠實無過。”不僅如此,胡美的長女入宮第二年便為朱元璋誕下一名皇子,并被老朱冊封為貴妃。
看起來應該是再和睦不過的一家人,朱元璋怎會因為這樣的一件事就賜死了胡美呢?筆者認為,老朱痛下殺手的理由并非表面上這么簡單。
深層原因——政治因素,想政變?
其一,胡美原在陳友諒麾下。雖說良禽擇木而棲,但胡美接受朱元璋的招降的條件之一便是朱元璋不能打散他的軍隊。
胡美沒有意識到自己一旦接受朱元璋的招降,就是臣子。他提出的條件不僅讓朱元璋心生懷疑,同時也讓老朱感覺面子上掛不住。
特殊時期,朱元璋也就沒說什么。但開國后,胡美雖然戰功赫赫,忠心耿耿,但朱元璋一直對他心存芥蒂,因此他也無法進入大明朝的政治核心圈。
胡美大概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又不想舍棄當前的榮華富貴,于是就選擇在朝堂上的黨派之中站隊。
殊不知,自己的這一舉動又把自己往絕境上推了一把。如果他老老實實地做一個臨川侯,或許還可能善終。
但朝堂之上拉幫結派是朱元璋的一個禁忌,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寧可錯殺,不可漏殺。
而當年的胡惟庸案,也是牽扯了很多的人。朱元璋大開殺戒,凡有牽扯者,都只有死路一條。胡美本意是為了自己的仕途,但是朱元璋并不這樣想,這一舉動也是朱元璋將他滅口的重要原因。
胡美站隊后,免不了要通過自己的女兒來了解朱元璋的一舉一動。然而他竟然選擇帶著自己的兒子女婿入宮,這么明目張膽的違反規矩的舉動還沒有提前告知朱元璋。
其實細想,即便是父親想女兒了,也不會帶著兒子和女婿來吧,胡美本身的動機就不純。胡美要是帶個閨女進宮看女兒的話,或許朱元璋還能理解。
而且胡美長女還育有一子——朱柏,再加上胡美手握兵權,朱元璋有理由懷疑他們妄圖改變準太子人選。
草根皇帝的天下本來就來之不易,胡美成為了威脅,朱元璋必然要將他除去的。而胡美百密一疏又送給他一個機會,堂而皇之的違反規定,私自進宮,當然只有死路一條。
封建社會,伴君如伴虎,只有那些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得以善終。胡美這一生,敗在了名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