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突然暴跌,邁為股份怎么了?

時間:2023-04-25 11:27:05    來源:KE科日光伏網

持有邁為股份的朋友們,最近不會很開心,近期它的走勢實在有點糟糕,為何會如此呢?

這個鍋得隆基來背!

01


(資料圖)

邁為跌跌不休的原因

邁為之所以跌跌不休,是因為近期在隆基的小范圍機構交流會上,傳出隆基鄂爾多斯30gw電池片產能已經確定topcon技術路線,更是傳出外資下修之前市場預期的10gw hjt擴產。

要知道前年的時候,隆基高層明確表示過topcon相比perc沒有成本優勢,不愿意在topcon上進行擴產,甚至近乎是放棄TOPCON路線,現在卻開始主動選擇擴產,引發市場普遍擔憂,HJT大規模產業化進展是不是低于預期?作為HJT設備龍頭的邁為被拋售也就正常了。

不過,為什么捷佳偉創的走勢也沒有很好呢?

客觀地講,相比邁為,捷佳偉創的走勢好多了,一度拉升了一波,只是后續又砸下去了,如何理解捷佳偉創的這種走勢呢?

和all in HJT的邁為不同,捷佳偉創是所有技術路線都布局的,目前也是topcon電池設備龍頭,自然受益于隆基在topcon上的擴產,后面又被砸下去,則跟光伏行業的特性有關。

光伏行業發展的根本推動力,是技術升級換代帶來的轉化率提升,光伏設備企業的業績和估值,也在非常大程度上取決于行業的技術升級換代。只要行業持續進步,設備企業就可以長期受益于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提升。

相反,一旦行業技術發展陷入遲滯,光伏設備廠商也有殺估值的風險。

隆基擴產topcon,潛在涵義是HJT大規模商業化進展恐不及預期,但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光伏行業陷入技術發展遲滯,后續的發展速度恐不及預期,對整個行業,尤其是對于光伏設備廠商影響尤其大。

我們該如何看待邁為的下跌呢?又該如何看待市場的這種擔憂?

從目前公開和非公開的信息來看,隆基包頭30gw產能是topcon路線的信息,基本是確認了的,但這也不代表hjt的大規模商業化就是不及預期。

說隆基這個時候選擇了topcon路線,是因為hjt大規模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不如說是隆基自己著急了。

雖然平價上網時代來臨后,行業的競爭格局有所改善,但光伏依然是一個高度內卷的行業,為了應對內卷,增強自身競爭力,行業巨頭們不斷往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努力發展為產業一體化巨頭,而且持續擴建產能,構筑規模優勢。

這兩年,通威又是扮演著行業鯰魚的存在,不僅在硅料業務上大賺特賺,更是憑借自身在硅料和電池上的優勢,大舉殺入下游光伏組件業務。而且就通威的發展歷史,以及光伏組件上的產能規劃,也是野心極大,后面殺入前三,甚至奪取龍頭地位也是完全可能的。

商場上,不進就是退,這兩年,相比行業其他巨頭,隆基是相對低調的,甚至市場也一度唱衰隆基,認為它不再是行業龍頭,不再具備什么強競爭力了。

此前,從隆基管理層對外言論來看,他們是不太屑于參與行業這種只會通過擴產能搞內卷的玩法,而是秉持轉化率提升才是根本的理念。

畢竟隆基崛起就是靠著堅定押注轉化率更高的單晶硅起來的,而從長期而言,hjt潛力比topcon更高,這就是為什么此前隆基一直看不上topcon的原因。

關鍵行業其他人不這么想,就當前,perc電池轉化率確實已經逼近極限,N型電池,雖然hjt理論上長期潛力比topcon更大,但topcon當下大規模商業化進度就是比hjt走的更早,作為過渡完全是可行的。

如果hjt后續大規模商業化遲遲不及預期,那么自己的產能會被競爭對手趕上,甚至大規模落下,管它未來是否洪水滔天,先把當下拿捏住,總不會錯到哪里去!

這就很可能就是隆基此番選擇topcon產能的原因。

02

無需擔憂hjt

但這不代表hjt進度不及預期,更不代表hjt就沒有機會。

從產業界近期的情況來看,目前HJT單瓦成本比P型高0.2元+,單瓦溢價0.10元,P型當下單瓦毛利額(含電池)平均0.10元。

在目前降本技術條件下,HJT成本控制最好的企業也僅能保持盈虧平衡或小虧,而TOPCon單瓦成本雖然比hjt優勢大很多,僅比P型高0.05~0.07元,但當下招標價格已接近P型同瓦同價,單瓦盈利能力反而弱于P型,當然了,后續還有降本和轉化率提升空間。

但從長期看,HJT工藝流程更簡化,轉化率高,尤其是HJT鈣鈦礦疊層電池,已經是被產業界公認的最可能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的方案。

只是過于內卷的行業,大家都等不起而已。

確定hjt產業層面長期沒問題的情況下,對邁為股份也就無需過分擔憂了。

03

無需擔憂邁為股份

此前新能源大爆炸剖析了光伏設備企業,乃至所有設備企業的商業邏輯,揭示了光伏設備龍頭企業普遍的成長模式,即通過在產業鏈里價值含量比較高或者非常重要的環節,取得領先優勢后,再籍此向產業鏈其他環節拓展,最終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布局,繼而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成為行業一體化企業,或者向其他行業拓展,成為綜合設備平臺。

邁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從絲網印刷設備出身,繼而向整個光伏電池設備產業鏈拓展,現在已經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HJT全線設備交付能力的廠商,而且還向光伏激光和半導體領域拓展,已經隱隱成為一個綜合設備巨頭。

得益于公司在絲網印刷設備領域極強的競爭優勢,和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所帶來的技術優勢。

尤其是行業的高速發展,過去十年,公司的業績呈現出了超強的成長態勢。

甚至在2022年光伏行業受上游硅料價格高漲影響,中下游業績普遍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邁為依然保持了生猛的成長性。

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0.26億元,同比增長38.01%,歸母凈利潤6.87億元,同比增長50.62%,扣非歸母凈利潤6.35億元,同比增長50.51%。Q3單季度,實現營收12.55億元,同比增長32.67%,環比增長35.53%,歸母凈利潤2.91億,同比增加42.50%,環比增長34.72%,扣非凈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49.62%,環比增長47.59%。

設備企業最重要的合同負債和存貨也表現亮眼。合同負債高達34.7億,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23%;存貨41.14億元,同比增長47.2%,環比增長12.6% ,證明了公司強勁的訂單獲取能力。

沒有做2022年年報業績預告,也就是沒有大驚喜沒有大驚嚇,大概率還是保持跟三季度差不多的增長速度。

總的而言,隆基一家的決策,對于hjt行業構不成根本性的影響,邁為未來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