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常態夜巡、建立臺賬!治理電動車違規充電,北京多地有妙招兒

時間:2023-05-24 10:56:32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電動車違規充電問題,一直是消防隱患排查行動中的整治重點。無論是飛線充電,還是把電池拿回家充電,都會對自家乃至全樓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的危害。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多個街道社區一方面加強巡查力度,另一方面也開辟了更多的正規充電點位。

長期夜巡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晚上7點,手拿手電筒、身著“白紙坊消防”字樣制服的年輕小伙霍元甲和朱震,開始了日常的消防夜巡工作。他們都是白紙坊街道大觀園小型消防站的專職消防員,消防站附近的10多個居民院,都是他們巡視的范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消除轄區安全隱患,白紙坊街道聯合轄區內大觀園、半步橋、白紙坊三個小型消防站成立了白紙坊街道消防安全巡查隊,由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統一組織和協調,開啟了“白+黑”24小時巡查模式。

從消防站出來步行不到5分鐘,就來到了右內西街甲10號院。此時天色尚未變黑,小霍一眼就看到了10號樓5單元外懸著的一根飛線。旁邊的一臺電動車,充電插頭就插在飛線垂下來的接線板上。從充電器的綠燈能看出,電動車的電已經充滿。

“一般正規的電池都有過充保護,但如果電池是私自改裝的,過充之后就容易出危險。”小霍說,他們前段時間出的一次火警,就是去撲滅改裝電池充電時引發的起火事故,“好在當時那個電池是在室外的充電柜里充,距離居民樓有一段距離,才沒有引發人員傷亡。”

既然看到了飛線充電那就必須得管,兩名消防員沿著線找到了戶主,說明來意后,對方立馬承認了錯誤,趕忙到樓下把充電器拔了下來,并把飛線收了回去。

甲10號院10號樓的西邊就有充電柜,南邊不遠的右內西街7號樓樓下還有插線式充電樁。小霍和朱震又把他們出火警的經歷講了一遍,告訴居民下回一定要去正規點位充電。

下樓之后天色已經漸黑,兩名消防員走在夜色里,一邊觀察著樓下的電動車,一邊抬頭巡視居民樓的墻外。“那又有一根,看見沒。”正說著,小霍拿起手電筒一照,8號樓的外墻上果然又垂下一根飛線,只不過樓下沒有車正在充電。明明剛才沒開手電筒,記者很驚訝小霍是怎么看到的,他呵呵一笑,“夜里走得多了,鍛煉出來的。”

“抱歉抱歉!是我家的!”一個正在散步的居民看到消防員正在檢查飛線,趕忙過來解釋。自家的車正在不遠處的正規充電樁充電,這根線是之前放下來的,還沒來得及收。看到居民的認錯態度非常誠懇,小霍和朱震囑咐了兩句,繼續往下一個院走去。

“你們也在查呢?”在右內西街2號院,迎面走來的小區保安隊長劉師傅認出了小霍和朱震。因為長期的夜巡,幾人之間早已熟絡。劉師傅這時也在做安全巡查,仨人就一起搭班走了起來。劉師傅介紹,小區車棚里原先就有充電樁,但一直被很多僵尸車占著位置。上個月,社區組織物業來了一次大掃除,總算把車棚充電口的位置騰出來了。記者在車棚看到,這里的充電秩序確實比較整齊。

“樓下能充了,那大家肯定就不拉飛線了啊!”劉師傅和消防員把各棟樓走了一遍,確實沒有發現飛線充電的現象。

臨近9點,巡查到右內西街1號樓時,小霍離得老遠又看到了一根飛線。和之前的流程一樣,找到車主之后,小霍告訴對方,旁邊的3號樓就有充電樁,想充一定要去正規點位充。車主連連點頭,承諾下回一定不再拉飛線了。

“咱們如果光勸,但是充電的地方不給居民解決,那下次還會有問題。”小霍明顯能感覺到,近一年來,他所管的這片區域,新建的充電點位已經越來越多了,拉飛線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

建立臺賬發現問題精準定位

除了專職消防員,街道和社區也會參與到消防隱患的排查工作中。在新村街道就成立了一支“電動自行車清理小隊”,街道平安建設辦和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小隊成員,晚上經常會在小區里巡查,電動車違規充電的問題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這臺車的電池沒了,趕緊查一下。”一天晚上,造甲南里社區的黨務專職工作者齊強在巡查肉聯廠宿舍小區時發現了一臺電動車,電池倉里的電池已經不見,便趕緊在社區工作群里發了消息。小區里基本都是沒有電梯的老樓,一般不會出現電動車上樓的情況,但住戶偷偷把電池拿回家充電的問題,還是偶有發生。

齊強所說的“查”,要用到一本專門的臺賬。從去年開始,造甲南里社區陸續開展了多次社區內電動車情況摸排,挨家挨戶去確認住戶家里是否買了電動車,車牌號是多少。有了這本臺賬,一旦發現違規充電問題,就能快速精準地找到車主。

很快,同事就查到了車主的信息。齊強先是打了一通電話詢問情況,在確認對方把電池拿回家了之后,便登門拜訪開展勸導工作。

“咱們小區已經安了充電樁,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安全地充電。您應該也看過新聞,萬一電池在家里充電著火了,那后果不堪設想啊……”看到齊強這么認真,車主也不好意思繼續違反消防規定,拿著電池就下了樓,放回了車里,隨后把車還推到了小區里正規的充電點位。

齊強勸導的車主中,像這樣通情達理的占了絕大部分。但也有個別車主,總是拿“小區充電樁太貴”說事。為了讓車主不再以此為借口,社區在近期又引進了一批新的充電樁。原先的充電樁,充電費用是0.4元一小時。而新充電樁的充電費用減了四成,只有0.24元一小時。自從低價充電樁安裝之后,齊強再遇到以“價格貴”為由拿電池回家的車主,勸導起來也更有底氣了。

有時,齊強和同事在巡查過程中也會遇到“臉生”的車,在臺賬上一查,還真沒被記錄在冊。結合車輛停放的位置,社工們會前往附近的樓棟入戶詢問,盡快搞清這輛車的車主。找到車主并登記的同時,也會再強調一遍電動車充電的安全規定。

“不僅有臺賬,我們每個社工,也會在自己包片的樓建一個電動車車主微信群。”齊強負責的是造甲南里8、9號樓,這兩棟樓里總共有17名電動車車主,全都拉進了群。平時,齊強一旦看到電動車充電起火的新聞和視頻,便會保存下來,轉發到群里。“有這個群在,車主們互相也有個監督,畢竟大家都是一棟樓的鄰居,要為整棟樓的安全著想。”

新建車棚滿足更多充電需求

為了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北京各個街道、社區都在想方設法開辟新的電動車充電點位。在東花市街道本家潤園C區13號樓北側,上個月就新添了一排充電樁,總共有30個充電口。

“這個充電樁建得太好了!”居民方先生說,原本樓的南側就有一排充電樁,但是因為充電的人比較多,有時不一定有空。現在樓北邊也有充電樁了,找充電口容易多了。

距離本家潤園不遠的廣渠家園北區,從西門進入,往前第一個拐角處,就能看到一個挺大的充電車棚。晚上6點半,好幾個下了班的居民騎車過來,把線連到充電樁上開始充電。居民李先生說,這個車棚是經過改建的,之前沒有充電樁,里面停的車還十分雜亂。“后來全面清理過一次,又安了充電樁,現在我每次都來這里充。”

“安裝充電車棚,一般有新建和改建兩種方式。如果是新建,就要涉及選址、接電等等問題。”東花市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主任秦紅偉介紹,像是本家潤園C區新建的充電樁,在接電時就采用了“就近取電”的辦法,把居民樓里的照明電接了出來,供電動車充電使用,“這種接電方法是經過電力等多部門共同研究的,安全上是可以保證的。”就近取電,使得建充電樁挖溝埋線的距離大大減少,取電成本和居民充電的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取電方面需要研究的是技術,而選址方面需要溝通的是人情。秦紅偉說,有些之前計劃要安裝充電樁的點位,從位置來說是很合適的,但有居民不同意,那也沒法直接安。“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大家一起坐下來溝通,爭取互相能取得理解。”

東花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人一介紹,街道對轄區已有的電動車和充電口進行過一次大摸排,目前總共有大約6000輛電動車和1900個充電口。“我們已經在推動新一輪充電樁的安裝了,目前有不少充電樁已經選址完畢就差施工。這一輪安裝過后,預計會把充電口增加到2400個左右,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