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6月23日電(記者張斯文) 近年來,我國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不斷進階同頻。記者來到位于重慶的智慧養雞場,調研馬上消費如何將創新基因刻入每個環節,通過“差異化、高質量”賦能鄉村振興,以及如何在養雞養出鄉村振興“產業數字化”新模式的目標下,推出“金融科技+保險+銀行”助力鄉村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新路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成為“新農資” 手機成為“新農具”
近年來,數據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巨大推動力。《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5G網絡覆蓋所有縣城城區,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鄉村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
可以看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不斷進階同頻。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和努力。面對數字化浪潮,為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促進數字鄉村縱深發展,政策依舊在持續加碼。
2023年開年以來,網信辦等五部門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夯實鄉村數字化發展基礎、因地制宜發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鄉村數字文化、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保障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等10個工作要求與目標,并據此部署了26項重點任務;隨后,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對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服務、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支持、加強農業強國金融供給等九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金融科技+保險+銀行”助力鄉村產業數字化升級
結合監管要求,可以看到,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于數字鄉村建設中,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科技驅動型金融機構“馬上消費”,基于自身科技實力以及獨具優勢的產品服務,在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全面發展的道路上早已摸索出具有差異化、可持續性、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特色打法。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從目前來看,創新性不足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問題所在,容易欠缺對風險的抵御能力,以及對于長期性抑或突發性問題的解決能力。以鄉村最為典型的林下養雞項目為例,人手不足、資金短缺、后力不足等問題的存在是其最大掣肘,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助力數字鄉村建設。
馬上消費技術總監高硯介紹,馬上消費自研的“慧養雞”智慧養殖大數據管理平臺就是一個落地實踐。依托自身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稟賦,該平臺實現了AI自動體重監測、AI雞群數量監測、體溫疾病檢測、雞舍環境監測等,對養雞場創新進行數字化改造,不僅能夠幫助養殖戶增強抗風險能力,還可以有效解決散養土雞行業痛點和傳統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今年3月30日,為探索破解養殖企業融資難題,馬上消費在兩江銀保監分局組織下,與國任保險兩江中心支公司、渝北銀座村鎮銀行一起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探索“金融科技+保險+銀行”的閉環式金融創新模式,幫助原耕農業公司散養土雞項目獲30萬元貸款授信。這是國內首筆通過該模式支持散養土雞項目的貸款,也是馬上消費在智慧養殖項目領域的又一創新和突破。
發力消費幫扶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記者了解到,馬上消費充分調動用戶、員工力量,多途徑助農增收。一是激活用戶市場力量,設立“安逸花”APP“鄉村振興專區”, 2022年發放17萬張、總價值850萬元的鄉村振興特惠券引導用戶購買鄉村振興農副產品。在產品推廣中加入鄉村振興農產品,累計提供曝光超過1.2億人次。二是推動農產品聯合銷售。聯合3家本地對口幫扶農業企業,全年開展“農民豐收節”“金渝惠干貨特惠購”等系列消費助農活動22場,新增下單金額980余萬。三是開發“馬上小鎮”鄉村振興主題互動活動,讓更多的用戶了解鄉村振興、參與到鄉村振興中,累計參與互動超過231萬人次。其中,“智慧養雞場”線上互動小程序通過引導用戶認養“數字雞”、兌換實物,公司補貼相關費用方式,進一步助農增收,截至2022年底已認養“數字雞”1.93萬只。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