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3日,烏昌750千伏變電站啟動試運行,標志著新疆第二座750千伏全站GIS(氣體絕緣)變電站正式投運,烏昌地區網架結構更加完善。
烏昌750千伏變電站是烏北—鳳凰—烏蘇—博州—伊犁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烏昌地區750千伏環網的重要一環。工程安裝2臺150萬千伏安主變壓器,新建線路長度2.4千米,于2019年10月24日開工建設,投運后將進一步滿足烏昌核心區電力負荷用電需求,優化昌吉中西部及烏魯木齊西北部主網架,降低系統運行風險。同時,可提高分區供電運行方式的合理性,緩解烏昌核心區局部區域短路電流超標問題,為烏昌、兵團十二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電力供應,對自治區“烏—昌—石”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提供電力支撐。
由于工程周邊都是農田,為節約場地并降低變電站的運行風險,建設中考慮到封閉式組合電器壽命周期效果較好,建設階段施工便利,建成后設備檢修、維護方便,烏昌750千伏變電站戶外配電裝置全站采用GIS(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設備,這也是繼五家渠750千伏變電站之后新疆的第二座750千伏全站GIS(氣體絕緣)變電站。
GIS(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安裝對現場無塵化要求及設備安裝精準度要求很高。兩個區域同時作業,37個間隔、1493個單元,在沙塵天氣頻發的情況下,要保證百萬級的潔凈度和2毫米內的對接精準度,作業難度可想而知。
“為確保GIS(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下文簡稱GIS)順利安裝,我們從生產、運輸、安裝過程等環節嚴格把控,在GIS出廠前就組織參建單位赴廠內開展檢查驗收。設備到達現場后,組織參建單位對設備外觀、ELP記錄等檢查無誤后,方可卸車就位。GIS安裝前,多次組織召開GIS安裝方案審查會,在安裝過程中通過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等確保設備安裝質效,在短短100天內完成全站安裝工作,較首座GIS變電站—五家渠750千伏變電站安裝時間提前近1個月。”烏昌750千伏變電站業主項目經理伍建波說。
此外,該工程還是新疆首個采用水消防系統的750千伏GIS(氣體絕緣)變電站。相比傳統的泡沫式滅火裝置,水消防系統在滅火效率、消防處置能力、環境保護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保障了電網的運行安全。
“烏昌750千伏變電站是新疆第26座變電站,是繼五家渠750千伏變電站之后的第二座750千伏全站GIS(氣體絕緣)變電站。”烏昌750千伏變電站副站長王向龍介紹。
截至目前,新疆已經投運750千伏鳳凰—烏北II回、鳳凰—亞中II回輸、烏昌等3項輸變電工程,預計,年內還將投運亞中—達坂城II回、鳳凰—烏蘇—博州—伊犁Ⅱ回、甘泉堡、石河子等4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木壘、達坂城、三塘湖等3項750千伏主變擴建工程,建強疆內電網“東電西送”“北電中送”“南北互供”通道,為新疆能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提供強大動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