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26.35萬億元,較去年末增長5.18%。其中,債券投資11.32萬億元,占比42.95%,與2013年高點43.42%非常接近。其余投資中,銀行存款2.77萬億元,占比10.52%,環比微升0.19個百分點;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3.35萬億元,占比12.70%,環比小幅下降0.22個百分點。
(資料圖)
債券投資超11萬億,占比持續提升
債券投資一直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定海神針。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顯示,保險資金債券投資占比在2013年曾經高達43.42%,此后隨著投資渠道放開,債券投資占比一路下滑,至2015年末,占比降至32.15%。此后3年一直在34.5%左右徘徊。
不過,自2019年起,債券投資占比逐年提升。截至今年5月末,債券投資占比已達到42.95%,該比例已非常接近2013年高點。
從投資額來看,截至今年5月末,險資投資于債券領域的資金余額達到11.32萬億元,今年以來新增1萬億元。
債券投資熱情上升與長期低利率預期有關。由于利率下行帶動資產收益率在下行,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壓力增加,收益穩定的長久期資產相當受青睞。例如,長久期國債加上利息收入免稅政策,具有重要配置價值。
以中國太保為例,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國太保債券投資占投資資產的40.3%,較上年末增加2.1個百分點,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金融債占投資資產的27.9%,較上年末增長5.8個百分點;固定收益類資產久期為8.3年,較上年末增加1.2 年。中國平安也不例外,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國平安債券投資占投資資產達50.7%,較上年末增加2.1個百分點。
股票、基金占比持續穩定
權益投資是保險資金非常重要的投資領域。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2013年-2022年10年保險資金投資情況,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持續提升,占比在2015年末達到15.18%高點。
2016年以后,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速度趨緩,在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的占比一直穩定在12%-14%區間內浮動,但投資金額穩步上升。
截至今年5月末,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余額為3.35萬億元,占比12.70%,環比小幅下降。但從年度表現來看,近年來投資在股票基金的投資額度穩步提升。
險資積極完善資產配置策略
波動的市場和長期低利率預期對保險資金再投資帶來重大挑戰。擁有穿越周期的長期資金的保險機構,正在通過多種策略提升投資收益穩定性,推動資產負債長期匹配。
今年5月底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談及該公司投資策略時表示,將繼續提升投研專業能力,把握市場機遇,繼續完善精細化的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優化大類資產配置:一方面繼續擇機加強對國債等長久期資產的配置;另一方面,適當提高未上市股權及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以尋求提升長期投資回報水平,應對長期低利率挑戰,積極應對再投資風險。
同時,傅帆表示該公司將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發揮保險資金久期長、穩定性強的優勢,重點在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新興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城市圈建設等方面進行布局,支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同時,獲取長期穩定的回報。
太平人壽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李冠瑩近日著文指出,公司以資產負債匹配和償付能力為約束,以堅持長期穩定的資產配置為原則,積極提升投資收益。
債券投資方面,兼顧久期缺口和收益率要求。其中,配置類債券采取中長期維度的配置思路,偏重絕對收益和配置時點的把握;交易類債券以高等級信用債和金融機構的資本補充債為主,強化對市場利率走勢的研判,積極捕捉市場波段性的操作機會。權益資產方面,強化機會挖掘和風險控制。一方面增配高股息、業績穩定的行業龍頭組合,長期持有以獲得較高的股息收益和穩定的業績增長回報;另一方面,強化權益的主動管理,積極布局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方向的優質企業。另類投資方面,積極探索新形態,深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一方面深入市場研究、挖掘尋找可替代資產、積極探索新形態,如分紅型股權、“固收+”產品;另一方面也積極發揮投資生態圈的作用,圍繞自己的核心業務資源,以股權形式投資保險生態圈建設,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助力保險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券商中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