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纜網訊】俄烏沖突以來,歐洲鋁市供應短缺風險加劇,中國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地填補了該供應缺口。自2月起,中國就成為了鋁凈出口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未鍛軋鋁。隨著倫敦期鋁和上海期鋁的價差不斷擴大,運往歐洲的中國鋁制品利潤變大,商家紛紛將中國鋁運往歐洲,以獲取罕見利潤。
由于能源供應緊張和極端天氣的影響,歐洲能源危機加劇。據歐洲能源交易所的數據,德法兩國電價創歷史新高,其中法國電力合同價格上漲1%至543歐元/兆瓦時,德國2023年電力價格周一上漲1.8%,至414歐元/兆瓦時。
最新消息顯示,歐洲聯盟就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設置的120天“過渡期”將于10日午夜期滿結束,屆時歐盟對俄煤炭禁運將正式生效。歐盟煤炭業界先前表示,禁運將導致用煤成本上漲、抬高本地區電價。短期來看,歐洲能源危機仍將持續,在氣電價格高企情況下,鋁冶煉廠成本較高,未來仍有減產預期。
國內方面來看,雖然高溫天氣使多地陸續有限電情況,對生產有一定影響,但供應繼續增加,電解鋁產量繼續爬升。數據顯示,7月中國電解鋁產量初值為344.3萬噸,環比增長1.56%。云南、甘肅、廣西電解鋁投復產仍在進行,產量貢獻持續增加。
整體來看,俄烏沖突導致全球供應鏈的混亂,歐洲鋁市連續減產,中國鋁不斷地流入歐洲,后期鋁價走勢受國內基本面影響更大。目前國內基本面仍呈現供強需弱的局面,現貨庫存小幅累增,壓制鋁價反彈空間,短期鋁價高位震蕩概況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