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陽光電源開盤大幅低開,截止發稿,該股跌超19%,封上跌停板。
業績不及市場預期 凈利潤率同比大降
4月19日晚間,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披露年度報告,2021年陷增收不增利,業績不及市場預期 。
年報顯示,陽光電源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1.37億元,同比增長25.15%;凈利潤15.83億元,同比下降19.01%。隨同年報一起發布的還有2022年一季報,單季實現營收、凈利45.68億元、4.1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6.48%、6.26%。
報告期內,光伏逆變器業務實現收入90.51億元,同比增長20.44%,全球發貨量達到47GW,全球市占率超過30%。電站投資開發業務實現收入96.79億元,同比增長17.65%,累計開發、建設新能源電站超2500萬千瓦,位列光伏開發商序列全球第一。儲能系統業務實現收入31.38億元,同比增長168.51%,全球發貨量達到3GWh。風電變流器業務實現收入11.77億元,同比下降16.79%,發貨量超15GW。光伏電站發電業務實現收入4.86億元,同比增長29.80%。
陽光電源表示,2021年,面對全球新冠疫情、供應鏈緊缺等挑戰,陽光電源牢牢聚焦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電控、充電、氫能等新能源主賽道,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速全球戰略部署,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核心業務全球市場領先地位進一步夯實。放眼未來,公司將聚焦“光風儲電氫”主賽道,向戰略縱深發力,持續擴大全球領先優勢。
凈利下滑近20%,原因幾何?
據報道稱,在某機構4月19日晚上的電話會議,陽光電源方面透露,2021年業績低于預期,利潤下滑的核心原因是電站業務出現幾個問題:
一個是疫情導致越南項目在10月沒有并網,執行了新電價導致計提,另外緬甸項目因為政變而取消,產生了一些費用,第三是海外儲能業務因為疫情受到影響,接受了罰款,導致增收不增利。以上原因整體加起來減掉了大約10個億業績。
據分拆各季度盈利數據來看,陽光電源上半年增勢尚可,但受原材料價格及海運費用大幅提升影響,在三季度已出現下滑端倪,當季實現凈利潤7.48億元,同比微降0.19%;進入四季度,其利潤進一步下滑,單季凈利僅為7793萬元,同比減少6.8億元,降幅近90%,直接吞噬了前三季度的增勢,成為拖累全年業績表現的主因。
除營業成本及各項費用上升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計提的各類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2021年度,陽光電源計提應收賬款、存貨等減值損失4.8億元,同比增加超4億元,增幅近6倍,直接扣減當年營業利潤4.8億元。但是,在資產減值增加的背后,是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壯大和對未來行業前景的看好。
儲能業務打造新增長極
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核心產品光伏逆變器市場優勢明顯,但在國內外市場巨大潛力的吸引下,市場競爭仍十分激烈。此次財報顯示,陽光電源1500V全場景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降本增效顯著,成為當前光儲平價上網壓力下,新能源+儲能實現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支撐技術,2021年儲能系統發貨量實現幾何級增長,當年全球發貨量達3GWh,較上一年度的800MWh提升275%,連續五年位居第一。
同期,公司儲能系統收入迎來爆發,實現營業收入31.38億元,同比增加168.51%,占營收比重從上年的6.06%升至13%,儲能業務躍升為公司第三大營收支柱。
在業務模式上,陽光電源主要從事儲能系統集成,采取無電芯戰略,即除了電芯外購外,PCS、PACK、EMS、BMS均自主研發生產,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深度耦合,目前公司1500V全場景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已成為當前光儲平價上網壓力下,新能源+儲能實現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支撐技術;而在客戶結構方面,公司既有的逆變器與儲能業務客戶具有較高的重合性,在市場開拓方面均有先發優勢,目前儲能系統已廣泛應用在美、英、德等成熟電力市場。
2021年,陽光電源簽約的單個儲能系統最大項目容量達900MWh,并有多個示范項目落地,其中包括三峽烏蘭察布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東南亞136.24MWh最大光儲融合電站、以色列430MWh最大儲能項目等。不過,受原材料及海運價格上漲影響,儲能業務全年毛利率僅為14.11%,同比下滑7.86個百分點。
隨著風光大基地配儲要求、浙江廣東等地分時電價政策的完善,發電側和用戶側儲能需求有望釋放。國金證券研報指出,陽光電源儲能業務主要為儲能系統集成,按照1~1.5元/Wh的儲能系統成本測算,該業務單位價值量約為逆變器的5~7倍。即使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今年儲能裝機仍達到翻倍增長,隨著明年原材料價格回落,儲能市場需求有望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