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傳言稱,比亞迪計劃在2023年第二季度生產鈉離子電池,并將其用于自己的一些電動汽車。
據說比亞迪電池部門FinDreams負責鈉離子電池的開發和批量生產,目前該電池正處于樣品驗證階段。據報道,它們可能被用于比亞迪的秦、海豚和新的海鷗車型。
比亞迪海豚,圖片由比亞迪提供。
鋰的價格在過去18個月里飆升,碳酸鋰價格從2020年6月的每噸30萬元飆升到今天的每噸57萬元。由于鋰是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成分,尋找更便宜的替代品一直是電池廠商的研發重點,現在鈉的價格在每噸2萬元左右。
然而,鈉電池有一個重要的缺點。目前它們的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所以需要更多的電池才能提供一輛電動汽車所需的能量。
國信證券團隊在去年7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300Wh/kg,而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50Wh/kg,鈉離子電池則介于兩者之間。
據悉,寧德時代(CATL)也在為量產汽車研發鈉離子電池,并聲稱其鈉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60Wh/kg。但寧德時代并不生產汽車,因此比亞迪很可能是第一家將鈉離子動力電池推向市場的汽車制造商。在低端市場,較低的功率密度可能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那里,決定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因素將是價格。
除了價格較低之外,鈉電池還避免了與鋰離子電池相關的潛在火災風險,這意味著制造商可以使用更簡單、更便宜的電池冷卻系統,這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入門級電動汽車的成本。
目前看來,一切跡象表明,便宜的電動汽車已經離我們不遠了,即使它們的性能并不那么突出,但很多人更希望擁有一輛買得起的綠牌汽車。
(素材來自:比亞迪 全球新能源汽車網、新能源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