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鈾的供給中,一次供給占據全球反應堆鈾燃料需求的八成以上。
鈾是一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具有微放射性。鈾同位素不穩定,當前鈾-238和鈾-235最為常見,鈾-235是唯一能夠自發裂變的同位素,目前被廣泛應用核能發電和核武器生產,其中99%的鈾應用在核電站生產染料,其余1%應用在醫藥和反應堆燃料中。鈾在自然界中的濃度較低,必須經過濃縮后才能使用,當前使用的染料鈾濃度通常在3%-5%左右。
鈾礦資源的開采主要有副產品開采、地下和露天礦開采、原地浸出法等,其中原地浸出法成本效益較高,且對于環境破化程度小,因此成為主要開發方法,該方法產量占比持續攀升,在2020年達到56%左右,其次是地下和露天礦開采,占比為36%。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鈾礦風險投資行業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鈾資源較為豐富,已經查明的鈾資源分布在二十多個省份。我國鈾礦床類型較多,主要以砂巖型、花崗巖型、火山巖型和碳硅泥巖型為主,地質條件較為復雜,且大多為非常規鈾,品質較低,且埋藏深,開采成本較高。
因此當前國內鈾主要來源于進口,主要進口源為加拿大、尼日爾、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哈薩克斯坦擁有全球最高的鈾資源供應量,在2020年鈾資源供應占比達到40%左右,其次是澳大利亞,占比為14%。在2019年哈薩克斯坦鈾資源產量約為2.28萬噸。中國鈾產量較低,在2019年約為1600噸左右。
為了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鈾濃度需要得到提升。目前鈾濃度提升的方法主要有氣體擴散法和離心法,其中氣體擴散法產能大,但生產成本較高;離心法單機產能較小,但成本較低。鈾生產可分為一次供給和二次供給,其中一次供給指的是新開采及加工獲得的鈾,二次供給則為再加工并返回燃料循環的鈾。在鈾的供給中,一次供給占據全球反應堆鈾燃料需求的八成以上。
在2020年全球鈾產量約為4.77萬噸。在全球中,鈾礦生產較為集中,哈原工、奧蘭諾、鈾壹公司三家企業占比約為42%左右,其中哈原工占比最高,為23%。中國鈾礦主要生產企業有中廣核、中核集團。
鈾需求來源于核電站建設。全球核電站存量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截止到2021年10月,全球共有440座并網核電站,總裝機量約為400000MV,其中中國擁有50座核電站,裝機量為50000MV。
新思界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鈾主要被應用在核電站,在全球電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在2020年核電發電量占據總發電量的10%左右。美國是核電裝機量最高的的國家,其核電發電量占據總發電量的20%左右,我國核電發電量僅占據發電總量的5%左右,未來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受益于核電站產業發展,鈾應用需求持續攀升,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原文標題:【洞察】我國鈾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 市場存在發展機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