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保電”新模式 推動多向賦能共發展

時間:2022-06-07 14:55:01    來源:中國能源網

6月5日10時44分,隨著震徹夜空的一聲轟鳴,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拔地而起,3名航天員再次啟程,去浩瀚宇宙追尋中華兒女的“飛天夢”。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此刻正堅守在保供電崗位上的國家電網人也長舒一口氣,在端午保電、高考保電的雙重壓力下,圓滿完成航天保供電任務,是他們為祖國祝福、為考生加油的特殊方式。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保電”新模式

6月3月22點,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已經按照預設路線,完成了最后一次巡檢任務。

“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按照設置好的路線自動巡檢,并生成巡檢報告,還可實現24小時定時定點不間斷巡視,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還會利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巡視,消除巡視盲點。”在神舟十四號航天保供電涉及的330千伏變電站內,國網甘肅酒泉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劉娟霞介紹著智能巡檢的好處。

今年以來,以機器巡視替代人工巡視,以一鍵順控替代常規倒閘操作的智能巡檢模式,在該公司變電設備運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做到了變電站設備全方位無盲點巡視,解決了人工巡檢中人員不足、數據不準、惡劣天氣無法作業等問題,實現了變電站人機協同,運行管控智能化。

“神舟十四號航天保供電任務的特殊在于正好趕上了‘端午’節日保電和高考保電,設備巡檢工作量大。智能巡檢系統的應用,提升了設備運維自動化、智能化水。”該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負責人王祥介紹說。

在此次航天保供電準備工作中處處顯露出“智慧”的痕跡,國網酒泉供電公司利用高清攝像頭、工作記錄儀、移動終端、巡檢機器人、無人機等數字化系統,實現變電設備高效巡視。利用無人機和全景智慧監控臺,實現保電線路全過程管控。

防疫護航 靠實工作責任顯擔當

5月27日12時,神舟十四號航天保供電進入一級保電階段,重要變電站恢復有人值守,第一批防疫物資也送達保供電現場,與此同時,變電站身份證、健康碼、行程碼及體溫檢測一體機的安裝調試工作也全部完成。

“把每一項工作落在實處,就能保證疫情防控和航天保供電‘兩個萬無一失’。”國網酒泉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樊小軍信心十足。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須持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報告且14天內無居住地外的行程記錄 。“我們充分考慮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提前對各專業工作人員及共同居住家人旅居史和行程進行摸排,按照全專業、最小化人員配置原則,編制排兵布陣表,同時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確保進場人員14天內無居住地外行程記錄。”該公司設備管理部負責人馬成龍介紹。

疫情影響,神舟十四號航天保供電任務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國網酒泉供電公司召開專題會議對疫情防控和航天保供電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優化保供電方案,提前安排工作組駐地,采取固定場所人員封閉管理模式,全程入住、食宿一體、同進同出,明確保供電場所疫情防控責任人,常態化開展掃碼、測溫、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

深化合作 推動多向賦能共發展

5月18日,國網酒泉供電公司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簽訂深化合作協議,明確了定期召開交流協調會議工作機制,就傳達政策法規信息、交流電力行業最新動態、研究重大合作事宜,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等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建立了用電業務共享機制和重大航天發射保供電協調聯動機制,就強化電網技術服務咨詢,重大任務保電應急預案編制,開展聯合應急演練等相關技術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

自接到保電任務,國網酒泉供電公司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召開神舟十四號發射任務供電保障協商暨技術交流座談會,共同探討電力保障專業技術,落實保供電各項準備工作。

“神舟十四號航天保供電期間,我們將派一名調度專業技術骨干進駐東風電網調度中心,通過協同工作,促進專業技術提高。”該公司調度中心負責人呂道鑫介紹雙方聯學共促專業培訓機制應用時說道。

“航天精神是一首史無前例的贊歌,值得我們永遠去學和銘記。”在該公司青年精神素養先導論壇上,青年員工何建峰發出感慨。該公司團委以建團百年為契機,充分發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紅色革命教育作用,組織團員青年開展精神素養提升“大學”“大討論”。

在加強技術交流的同時,雙方還在新員工愛國主義教育、黨組織聯建聯創等方面加強交流,創新載體,以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作為抓手,弘揚航天精神,引導廣大黨團員青年在實干中貢獻才智,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王麗娟 梁晶蕊)

關鍵詞: 科技助力 打造智慧保電新模式 推動多向賦能共發展 防疫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