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環球快消息!【心靈護航】暑假已過半,如何充實剩余假期生活?專家建議:合理規劃+平等溝通

時間:2022-08-04 16:58:34    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暑假生活已過大半,大家是怎么利用自己的假期生活的?或許,有的人緊緊抓住了假期,讀萬卷書,在自身能力上得到充分發展,或許,有的人深刻感悟了世間的美好,行萬里路,領會世間萬物的絢麗身姿。

當然,也有一些朋友可能沒有明確的假期目標以及計劃,在碌碌無為中度過了半個暑假。暑假余額不足一個月,本期《心靈護航》與您一起聊聊,如何抓住剩余假期生活,度過一個有意義、有收獲的暑假。


【資料圖】

廣撒網報班,幫孩子找到興趣所在

朱先生(化名)的女兒今年9歲,馬上要升小學二年級。在朱先生的規劃里,女兒小學三年級前都屬于興趣培訓的試錯期:“我給她報一堆班的目的是廣撒網,幫她找到真正感興趣的門類。到了三年級后,我會選擇保留兩個興趣班,其余時間開始抓她的語、數、英;到了初中,我會把她的興趣班壓縮到最少;到了高中,我會取消她的興趣班。”朱先生直言,每年暑假拉著女兒練游泳,也有目的。“不僅是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還在為她中考體育考試做準備。”

廣撒網的朱先生最近陷入了選擇困難:“我更傾向于讓她深入學習兩個藝術技能——舞蹈和鋼琴。她喜歡拉丁舞,應該會堅持讓她學下去。但是,她不喜歡鋼琴,所以,我有點糾結,看看美術班能不能保留下來。”

這種對女兒高密度安排課外活動算“雞娃”嗎?朱先生直言:“女兒的很多同學都參加了培訓班,而且數量比我女兒還要多,興趣班都是5個起步。”朱先生表示,暑期培訓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女兒的體能比暑假前強多了,現在都能乖乖吃飯了。”

缺乏約束,孩子養成壞習慣

整天睡懶覺、吃零食、沉迷電視網絡、不學習不做作業……每逢假期,大部分孩子在家,沒有群體生活的約束和家長、老師的引導,難免會養成各種壞習慣。

每天凌晨一兩點睡覺,上午11點起床洗漱后吃中午飯,下午和小伙伴一起玩手機打游戲,晚上則是追劇,這是初一年級學生清清(化名)每天的假期生活。面對孩子這樣的生活習慣,清清的媽媽也很無奈。為了工作,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歸,實在沒有更多的精力管孩子,她說:“知道孩子沉迷手機游戲,之前還把手機沒收了,可孩子找其他同伴,也是一樣在玩手機,真是沒有辦法。自己睡得晚,孩子也跟著睡得晚,叫她先睡,她也不愿意。”

原先,在清清媽媽看來,孩子的暑假就該玩個痛快,“學什么學?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休息。開學了就沒時間放松了。”這個暑假,清清沒有具體的學習和生活的計劃。

天氣炎熱,清清的暑假生活以宅在家里為主,偶爾會到農村親戚家去玩兩天。沒有人管理的孩子,常常一個人拿著手機打一天游戲,要不就是追劇。清清家長上班時,明明囑咐好孩子不許沉迷網絡和追劇,但是前腳出去,后腳孩子就拿起了手機。盡管家長常常嘮叨清清,提醒她要按時完成暑假作業,清清滿口答應,但是暑假過半,作業都沒寫多少,更不要提預習下學期的新科目了。

清清媽媽的初衷是好的,但似乎信任卻成為了放任。沒有了家長的幫助和指導,孩子的生活不僅沒有規律,更不能有成長。這不,最近的每天早上,鄰居都能聽到她們娘倆,在大聲吵架。孩子哭哭啼啼、哼哼唧唧,清清媽媽一會罵、一會哄,吵得鄰里不得安寧。

隔代育兒理念不同產生分歧

暑假對家長最大的困擾,35%的家長認為孩子一個人在家沒人管;65%的家長認為孩子假期長,家長假期短,無法陪孩子,所以絕大多數雙職工家長選擇將老人搬來做“救兵”。部分老人自嘲,不管是作息規律被打亂,還是為每天的飲食發愁,他們暑假這兩個月算是背上了“甜蜜負擔”。

65歲的王大伯告訴記者,他的孫子剛7歲,9月就上小學一年級了,這個暑假白天學拼音和數學,晚上學游泳。“孩子雖然放假了,但每天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王大伯說,“兒子、兒媳工作忙,每天早出晚歸,這兩個月我負責管孫子的學習,我老伴負責孩子的飲食。”

說起孩子的飲食,王大伯明顯有些激動:“兒子、兒媳總是嫌我們太慣孩子,孩子喜歡吃的就做,不喜歡吃的就不做。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我們不就得撿孩子愛吃的做啊!”

無獨有偶,另一位老人也深有同感:“一到寒暑假,我跟女兒就有矛盾,她嫌我們讓孩子吃油炸的、吃甜食、看電視。天這么熱,孩子沒地方去,看看電視怎么就不行了?也不能一味地看書、學習啊!孩子才6歲多,不能規定太多條條框框,最重要的是開心、快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老人帶孩子與年輕人多少都會有矛盾,這是因為教育理念、生活習慣等不同。“父母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還寵孩子,關鍵是教育理念跟我們有沖突。但沒辦法,我們要上班,孩子只能給老人帶。”現場一位年輕家長這樣告訴記者,而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

咨詢師建議

如何延長“甜蜜期”?

今年的暑假相對較長,不少高等院校從6月初進入了暑假。這么長的假期到底怎么安排,才能有個充實的假期和和諧溫馨的家庭關系呢?記者采訪了義烏市城市有愛公益協會副秘書長、親青幫工作室副主任、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賈春梅,她給出了一些非常中肯且非常便于實踐的建議,有這方面困擾的家庭可以參考實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暑假是一年當中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段時光。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對任何父母來說都是一個“考驗”。現在暑假已經過半,看看你家孩子目前的狀態如何,大致可以判斷出暑假前半期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父母的陪伴成果。

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作息有規律,熱愛學習,熱愛運動,心態積極陽光,那既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成果良好,也說明原先的暑假計劃是合理適宜孩子的。如果孩子經常表現出萎靡不振的狀態,平時不愿意學習,常常是沉迷于手機或者游戲等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那說明我們父母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及時修改或者調整原先的暑期安排計劃了。

在暑假學習方面,部分家長喜歡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的想法,想當然地替孩子去安排學習和興趣的方向,導致孩子對所學內容不敢興趣,這么做不僅浪費錢,還容易產生一些親子矛盾。建議家長在給孩子做選擇之前,必須先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后,我們在教育上才能更加從容,做到有的放矢。

在孩子自控力方面,家長必須清楚意識到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平時,我們需要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及時肯定和鼓勵表現好的地方。同時,對他們表現不好的地方也一定要用恰當的方法及時指正,并且做好引導工作。父母再忙都不能夠放任孩子完全自由,不去管理他們。例如當孩子出現沉迷網絡游戲、吃零食、熬夜等問題時,父母如果能夠及時干預,做一些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就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會避免走一些彎路。

在家庭親子關系方面,由于是暑假,孩子相比平時有更多的時間在家待著,導致家人之間發生矛盾的幾率也會增多。當家人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一定要把握溝通的大原則“對事不對人”,通過平等溝通、共同商討的方式,讓孩子也能強烈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家人之間需要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關心,唯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對生活產生更多的幸福感。

關鍵詞: 專家建議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