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國網江西電科院:研發(fā)微信智能機器人為配電網裝上智慧的“大腦”

時間:2022-08-25 16:55:16    來源:中國能源網

8月23日,國網江西新余供電公司渝水區(qū)姚圩供電所謝子文接到一個微信信息框提醒:“11:00,姚圩35千伏變電站10千伏911劉家線河埠行政村艾家村#01公變低壓停電,影響范圍艾正根、艾歡等8戶。”他和所里的同事都立即備好工具,趕赴故障點開展搶修。用戶艾正根接到短信通知,驚訝道:“我在上班,都不知道家中停電,也沒有報修,你們怎么知道的?”

據了解,國網江西電科院以“5個自動”數字化應用提升為統(tǒng)領,創(chuàng)新研發(fā)“故障精準研判”配網微信智能機器人,依托多源實時感知信息,對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故障開展快速、精準研判,并向搶修人員、用電客戶實時推送停電信息,為配電網裝上了智慧的“大腦”。

主動突破大數據實時分析

年來,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供用電自動化、智能化水顯著提升,但配網停電快速、精準感知瓶頸尚未突破,尤其低壓停電很大程度上還依靠客戶報修,服務客戶仍較為“被動”。為此,國網江西電科院成立攻關團隊,研發(fā)配網微信智能機器人,成功破解了配網運行狀態(tài)無法實時分析、故障點無法精準定位的技術難題。

相較于常規(guī)手段,智能機器人對停電事件研判的實時、完整、準確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標。研判過程中,攻關團隊依托量測中心,每天實時匯聚調控云、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系統(tǒng)信息共計120萬余條,形成動態(tài)停電事件池,經研判后精準定位到故障設備。以國網九江供電公司為例,攻關團隊均每天需要采集20萬余條系統(tǒng)信息,通過計算后,每天研判出百余條結果推送至國網九江供電公司搶修微信群,指導該公司一線班組快速開展故障搶修作業(yè)。

如此規(guī)模的海量數據來源于國網江西電力在全省范圍內安裝的HPLC智能電表、配電自動化等智能終端。截至7月底,國網江西電力累計安裝了2007.94萬臺HPLC智能電表,預計至2022年12月,HPLC智能電表將實現全省覆蓋。

精準研判指哪就打哪

“以往有些10千伏饋線常常有10多條支線,每條支線又涉及眾多用戶。”國網宜春供電公司搶修班張繁榮說,“按照常規(guī)操作,需要組織搶修人員對每條支線進行巡視,確認沒有故障再申請送電,造成巡視時間長,搶修效率低的情況,也影響了附支線的居民用電。”

據介紹,智能機器人對停電事件研判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各級系統(tǒng)的海量實時信息,在數據中臺結合站線變戶拓撲關系進行事件的相互校驗及推導,實現故障精準定位、精準施策主動搶修,計算分析結果傳送至微信終端,實現指揮中心、搶修人員、客戶三方共享。

8月初,配網智能機器人在鷹潭、新余、玉山、進賢、高安試點應用以來,累計推送故障研判信息1000余條,故障信息推送時間達到分鐘級,故障研判準確率達到95%以上。國網鷹潭供電公司供用電部主任涂志輝表示:“在疫情防控、高溫酷暑的關鍵時期,配網智能機器人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預警督辦服務更主動

此外,國網江西電科院還開發(fā)了網頁端功能,研判結果在可視化界面上實時彈出,點擊設備即可查詢電壓、電流、保護信號各類信息,幫助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精準分析、快速決策。

“智能機器人非常好用,研判出來的故障很及時,用機器人解決了不少配電網隱患。”程敏軍說。8月16日,國網鷹潭余江縣錦江供電所內一公變在3天內故障6次,但由于配電網保護裝置及時動作,6次故障都在短時間內復電,導致客戶沒有感受到停電情況。作為國網鷹潭供電公司供用電部配網管理專責,程敏軍通過智能機器人研判的信息,覺察到現場可能存在隱患,于是進行提級督辦,最終解決了該臺區(qū)低壓過負荷問題。

該項目負責人蒙天騏介紹:“智能機器人的研發(fā)應用,將故障停電信息直接推送給一線班組,做到了故障精準定位、隱患提前排查,客戶投訴明顯減少,優(yōu)質服務顯著提升,國網江西電力的中低壓配電網變得更‘聰明’”。

國網江西電力供用電部主任管理師徐軍說:“智能機器人的研發(fā),就是從基層角度出發(fā),做到好用實用,讓基層愿意用。”據了解,智能機器人將在全省范圍推廣應用,預計覆蓋1.2萬條線路、35萬臺配電變壓器以及2300多萬客戶,實現全省范圍內配網全智能感知監(jiān)測,全面提升全省配電網運營管理水。(戚沁雅 胡柳)

關鍵詞: 國網江西電科院 研發(fā)微信智能機器人 配電網 智慧的大腦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