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各省市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下發,哪些省份的任務壓力會比較大?2世界熱議

時間:2022-11-09 18:07:15    來源:維科網

撰文 | 維小尼;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404篇原創

全球發展已經開始轉換賽道,從“高碳能源低碳化航道”全面轉向“能源零碳化航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賽道的更換將引發經濟社會運行零碳化,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能源安全的重構、環境的改善、社會福祉的提升等,甚至會對地緣政治和國際貿易產生影響。

在這個背景下,全球各國都把能源結構轉換和新能源發展作為這次變革的先導和重中之重。

中國也制定了短期和長期目標。

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

能源轉型,電力是關鍵。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 “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

中央還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目標,這是對電力轉型提出的更高要求。

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與展望》,要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目標,我國到2025年、2035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分別要達43%、61%和95%。

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實際消納量為2444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29.4%。盡管可再生電力這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但要達目標,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此,2019年5月,我國正式建立了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又稱“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按年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即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電網/售電企業和電力市場用戶共同承擔消納責任。

這個機制自2020年正式實施,今年已經實行兩年,每年都會在前一年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又聯合發布《關于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各省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以及2023年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預期目標。

經歷2022年最炎熱的天氣和西南地區嚴重缺水之后,今年的“配額”和明年的預期目標會有什么變化?哪些省份的任務壓力會比較大?

01 水電大省下調目標

一般來說,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總量責任權重一般會逐年上漲,但通過對比各省份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總量責任權重完成情況和2022年的消納責任權重,以及2023年的預期目標,我們發現水電大省的總消納目標下調了。

以云南為例,2021年下達的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是75%,實際完成情況是77.5%。

但2022年下達的消納責任降為73.1%,2023年的預期目標是70%。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另一水電大省四川也是如此。2021年四川下達的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總量責任權重是74%,實際完成情況是80.4%。而2022年四川的消納責任權重還是74%,沒有變化。但2023年的預期目標調降為70%。

另一個下調目標的是上海。2021年上海下達的最低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是31.5%,完成情況是31.9%。但2022年下達的最低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是31%,略有下降。

除了上海是接受外來電的區域,云南和四川的可能再生能源總量目標下降,主要是因為今年西南地區遭遇創紀錄干旱,江河水量下降,導致發電量下降。

但這些省市的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是上漲的。

比如四川2021年的非水電責任權重是6%,實際完成情況是7.1%;2022年的下達的非水電責任權重是7.3%,2023年的預期目標是8.5%。

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年,四川的水電占比會下降,而光伏和風電等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占比會上升。

02 哪些省份完成的壓力比較大

根據2022年最新發布的各省“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從總量消納責任權重看,各省2023年的權重相對于2022年,基本提高1.1%;從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看,各省2023年的權重相對于2022年,基本提高1.2%。

根據“光伏能源圈”的統計,將2022年、2023年的任務目標與之前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的通報》中的2021年完成值進行對比,可以發現:

青海、山西、寧夏、內蒙古等大多數省份,2021年的消納權重水平已經達到了2022年消納責任權重目標,甚至達到了2023年的要求,完成壓力不大。

新疆、甘肅等少數省份,2021年的消納權重水平與2022年消納責任權重目標距離較大,完成壓力大。在2021年的完成情況通報中,新疆、甘肅兩省也被點名批評。

來源:光伏能源圈

總體來看,大多數省份完成2022年的任務壓力不大。

但從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對比看,2021年實際值和2022年的任務相比,新疆、甘肅、吉林、浙江、重慶、河北等地差距比較大,這些地方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需要大力發展。

當然,新疆和甘肅都是可再生能源裝機大省。業內猜測,新疆和甘肅2021年未完成目標可能與可再生能源外送以及本地用電增長有關。

03 完善消納權重相關機制

到2060年,隨著電氣化的擴展,我國電能在終端用能的比重在70%以上,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在95%以上。

這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解決方案,也是構建中國能源強國的基礎。

目前國家推出的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是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機制的核心指標體系,是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和消納的重要制度。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也是國際很多國家的慣常作法和經驗之舉。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或聯邦州(省)實施了強制性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

通過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從整體上鼓勵使用新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這樣可以引導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引導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

接下來的關鍵,是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與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銜接。

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了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把“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作為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

這就需要配套完善消納權重相關機制,逐步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參考文獻詳見閱讀原文)

關于我們:

原文標題:各省市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下發,這些地方指標為何下降了?

關鍵詞: 可再生能源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