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16日上午,赤岸鎮三角毛店村一片面積達350畝的茶園里,村民朱玫菊與同村的4名婦女正忙著采摘明前茶。當天,這片茶園迎來今春首次采摘,隨著茶農在漫山遍野的茶樹中穿梭,巧手在茶樹尖上“跳躍”,腰間的茶簍里不一會兒就集滿了春天的“青綠色”。
新鮮采摘的茶葉
當天清晨6點,朱玫菊和同村的姐妹們就帶著干糧出門,一直忙到傍晚才收工回家。這是她們在采茶季的常態,將一直延續到谷雨節氣前后。“我們每人每天能采一二公斤茶青,目前每公斤的工錢是100元,能掙點小錢貼補家用。”朱玫菊說。隨著時間推移,接下來采摘春茶的村民會越來越多,這片茶園在清明節前后最多時每日將有150人左右同時采摘。
茶園承包者毛元法介紹,茶園內種植的茶樹都是土種“鳩坑種”,有近60年茶齡,與西湖龍井的原材料一致。據介紹,“鳩坑種”采用無公害化管理,出產的春茶品質一直不錯,近年來受到國內茶友的追捧,產品遠銷內蒙古、西藏、廣東等地。今年,毛元法預計可以采摘1萬公斤茶青,可制成2000多公斤茶葉。
除了三角毛店村,在清溪等村連綿的茶山上,村民們也開始忙著采摘多個品種的春茶。這些茶葉不僅有“鳩坑種”,還包括“烏牛早”“銀霜”“龍井43號”等多個品種。其中,“烏牛早”是最早開采的品種,一些村民已采了10多天。
鮮嫩的茶青采摘完畢后,被送到各個茶葉加工點。10天前,三角毛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的制茶師傅就已開始工作。后金宅村的朱旭平有著20多年的制茶經驗,在村道邊開了一家茶葉加工點。“受去年干旱及今春降雨量較少的影響,今年春茶的產量同比有所減少。以前這個時候,我每天大約能收購60公斤茶青,現在還不到以前的一半。”他說。
茶青產量的減少,導致茶青收購價格上漲,也讓今年春茶的銷售價格攀升不少。目前,義烏春茶的銷售價為每公斤1000-1300元,較往年同期上漲了25%左右。“雖然價格不算便宜,但仍供不應求。最近,很多老客戶來打聽春茶上市的消息,他們等了一年就想盡快嘗上口‘鮮’,不少人還推薦了新客戶。”朱旭平說。
記者從赤岸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了解到,目前,赤岸鎮茶葉種植面積近3000畝,不僅解決了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也促進了相關村集體經濟增收。近年來,赤岸鎮政府積極引導茶農通過農業合作社方式,培育新品種,倡導無公害綠色種植,助力茶農增產增收。
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王佳麗 實習生 陳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