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除了掃墓、踏青、旅游之外,清明的時令美食上線啦。
說到清明時令美食,青團必須有姓名。 青團最初為清明祭祖所用的冷食,經過多年的演變,已成為江南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團一般有甜、咸兩種口味。具體怎么做?小布來教你~
具體做法
(相關資料圖)
第一步 · 清洗
清洗:取原新鮮艾草500克,春筍嫩尖300克洗凈。糯米加適量水浸泡待用。
第二步?· 餡料準備
春筍焯水煮熟、切丁,雪菜300克切碎,加少量油、鹽炒香,作為咸口味的青團餡料備用。玫瑰豆沙250克為甜口味的青團餡料備用。
第三步?·?面團制備
艾草焯水切碎再加水煮開,加粳米粉750克、糯米粉400克、3克食用堿,揉成面團,直到不沾手、不沾盆為可。
第四步?· 包青團
取面團,捏薄放入雪菜筍丁或豆沙,再捏圓,甜味外面再裹一層糯米。上鍋大火蒸,水開后蒸15分鐘左右即可出爐。
不過,青團中加入的糯米粉不易消化吸收,冷的青團會變硬,影響口感,且不易消化,因此不要吃冷的青團,不要睡前食用。 糯米和豆沙的生糖指數較高,不適合糖尿病病人食用。老人和兒童食用時要小口、慢嚼,謹防噎食。除了青團,清明節還有哪些美食?一起來看~
清明螺 江南地區,水網交錯,各地都有吃螺螄的習俗。俗語說的好,“清明螺,賽肥鵝”。這個時節的螺螄肉鮮嫩肥美,而且殼內又沒有小螺螄,肉質極佳的同時又保證了口感。棉菜餅 每到清明時節,溫州家家戶戶都會做上一鍋的棉菜餅,祭祖當然是正用,但最多的還是為了給小孩子解饞。綿菜餅包好后,墊上一張柚子葉,不僅能避免粘鍋,還會讓綿菜餅添一份柚子清香。或煎或蒸,鼠曲草獨特的香味配上竹筍、豆腐、豬肉、咸菜的鮮香,超級美味。青餅 對于“青餅”,是不是一聽上去就想到“青團”呢?沒錯,青團和青餅相當于“親戚”,只是不同地區做法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舟山地區,清明前后,家家戶戶都會用艾草、糯米等原料,做成餅狀,外面灑上一層松花粉。油煎或蒸熟之后直接食用,或裹上一層白糖等,清甜可口,香氣宜人。烏稔飯@畬鄉景寧旅游 流傳至今的烏稔飯主要以甜、咸兩種口味為主。甜口味的,一般蘸著白砂糖吃,可以感受烏米的清香。咸口味的,一般加入咸肉、豌豆、蠶豆、筍片等應景食材,同樣清香撲鼻。食餅筒 食餅筒的叫法五花八門,里邊包裹的餡料也是各有名堂。麥焦皮薄如蠶翼,能干的農婦甚至可以將皮搟得在燈光照耀下透明發亮。“麥焦卷菜裹百樣”,麥焦似乎能包裹任何食物,各種味道在口中成了大雜燴,所產生的獨特風味自然妙不可言。粽子 在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做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買粽葉,備好食材,準備裹粽子。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的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等,咸味的有豬肉粽、香腸粽、蝦仁粽等。清明淚 清明淚(又叫“清明粒”)外形極像湯圓,大小也基本一致,每粒圓圓白白的。這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淡淡的清香,看上去更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玉珠,吃在嘴里清香滑糯。麥芽塌餅 在嘉興,有一種清明節特有的時令美味——麥芽塌餅。煎好后的麥芽塌餅呈青色,表面油光黃亮,吃起來甜度平和,軟而不爛,糯中有韌,不粘牙,還拌著一絲野草和芝麻的清香,吃起來簡直停不下來!來源?| 浙江發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