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看起來那么樂觀,居然會抑郁啊?
【資料圖】
其實,我們都誤會了一個事實:不是所有的抑郁癥患者,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喪氣。他們中的一部分,很“擅長”用微笑的假面具來掩蓋真實、無助甚至是絕望的自己。不同于典型抑郁癥的是,“微笑抑郁癥”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癱軟在床上,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相反,他們可能看似擁有比普通人更好的社交能力。但正因為如此大的隱蔽性,才導致周圍的人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因此總是延誤了治療時機,從而釀成悲劇。
今年的5月8日是第76個“世界微笑日”,本期《心靈護航》就來聊一聊“微笑抑郁癥”。
微笑不是真正的快樂
說到假笑,就不得不提假笑男孩Gavin,憑借著一張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臉,他的微博以驚人速度吸引了近200萬粉絲。Gavin的微博認證上,標注的是“網絡紅人假笑男孩”。“假笑男孩”是Gavin在中國特有的昵稱,因為在不少中國粉絲眼里,Gavin的微笑更像是種被迫的積極情緒,在生活困境里尷尬卻不失禮貌。
晨曦(化名)社交平臺的頭像就是Gavin的照片。一個性格開朗,長相甜美,學習優異的鄰家小姑娘,周圍的人很難將她與抑郁癥聯系起來。可就是這樣一個陽光的大學生,卻在大三時候因為抑郁癥休學了。
原來,晨曦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很嚴格的家庭里,爸爸是單位的領導干部,媽媽是高中教師,爸爸很少夸她,總是很威嚴,從來都是讓她更優秀,很少顧及到她的心理。媽媽常年住校忙于工作,也很少關心她,從小她因為在媽媽的學校里長大,感覺總是被很多雙眼睛盯著,不敢出錯,永遠要陽光,要開朗,要微笑,這是媽媽給她的準則。
即便是不開心,晨曦也很少對人說,時間長了她甚至不知道怎么說,感覺說出來很丟臉,很沒面子。五月天的歌中曾經唱過“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晨曦覺得,這首歌恰恰唱出了她的心聲。
原來,抑郁癥中有一種“微笑抑郁癥”。他們表面微笑,內心痛苦。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很開心,內在卻承受著抑郁的癥狀。一些人由于職業需要或其他原因,把憤怒、焦慮、憂郁等真實情感隱藏起來,時刻表現出微笑的表情,表面微笑,內心悲傷,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微笑抑郁癥”。就像晨曦,她始終的心理是:我是優秀的,我不能把自己的弱點展示給他人我不能夠成為別人的負擔。這樣的人即使周圍朋友很多,也不能緩解這種抑郁。?
?國貿幼兒園萌娃展笑顏迎接“世界微笑日”
女白領“笑”出抑郁癥
金晶(化名)今年29歲,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在別人眼中,她是個幸運兒:學業有成,畢業后順利進入理想的單位工作,每天按時上班,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待人處事彬彬有禮,總是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
但最近一段時間,她卻發現自己內心總是很不開心,甚至極端想法,覺得活著沒什么意思。不過,這些負面的情緒她從未向其他人表露過,因此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從未懷疑過她有抑郁癥。后來,金晶自己一個人去了義烏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檢查,結果醫生告訴她,她出現的情況是抑郁癥的一種表現,俗稱“微笑抑郁癥”。
“微笑抑郁癥常出現在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群中,例如白領等。這類人往往比較注重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注重自身的形象,不太愿意流露自己脆弱、負面的情感。遇到即使自己內心感到不痛快的事情時,表面上還是笑臉相迎。”義烏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劉建輝解釋,這類抑郁癥往往比較難被周圍人發現。一般的抑郁癥患者,家人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情緒變化。但“微笑抑郁癥”往往是患者自己前往醫院,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醫院會通知家人。很多情況下這時候家人會說,她平時脾氣很好,天天看到別人都是“樂呵呵”的,怎么會得抑郁癥。
除了這類不愿意在人前表露自己負面情緒、破壞形象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人也是臉上掛著笑,但心里卻有可能在哭泣。例如,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客服人員等。這類人往往因為工作原因,上班時間需要面帶微笑或保持禮貌和善,但面對家人時反而“擺臉色”。有些人在網絡上很活躍,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笑不出來”。還有很多人不敢對陌生人微笑,怕被當成奇怪的人。
微笑抑郁癥和普通的抑郁癥有什么不同?
微笑型抑郁癥仍屬于抑郁癥類別,是少部分抑郁癥患者的癥狀。與普通抑郁癥不同的是,患者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面紗。
微笑抑郁癥的根源是患者無法正當地處理外界壓力,他們的共同點是不愿意傾訴、不愿意放棄“尊嚴”,從而進入一個表面微笑和內心焦慮的兩難境地。
這部分患者盡管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的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外在表面卻若無其事,而帶“微笑”,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于應對社會交往,應付工作、應付家人、礙于面子而違心的強作歡顏。
在他們恬淡的“微笑”背后隱藏著深刻的孤獨與寂寞。他們的行為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自身的情感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性,因而產生了強烈的情緒沖突和巨大的壓力。
人類具有六種基本的情緒,快樂、憤怒、驚奇、悲傷、恐懼和厭惡,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向我們反映出了不同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在社交場合可能需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但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的“真我”表現,給緊張的情緒一個疏導的機會。
?小微笑擁抱大世界
咨詢師建議
如何應對“微笑抑郁癥”?
當你或者身邊的朋友患有微笑抑郁癥,怎么做更好呢?來聽聽心理專家怎么說的。
“首先,抑郁癥屬于一種特定的精神障礙,情緒狀態低落、壓抑、孤獨感等并不等同于抑郁癥,判斷自己是否屬于抑郁癥還是要去醫院的精神科診斷,并結合藥物、心理咨詢進行治療。”劉建輝解釋,微笑抑郁癥可以理解為面具戴久了,摘不下來了。在那個積極樂觀、自信開朗的面具背后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受傷的小孩從小不被接納,只能戴著面具生活。小時候是被動的壓抑,隨著逐漸長大這個優秀面具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豐富,以至于個體本人主動就把這個“受傷的小孩”關起來了:因為TA是那么脆弱,那么笨拙,一出現只會帶來痛苦。
真正要痊愈就是要做自己的父母,用自己渴望的父母愛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劉建輝舉例說,有個年近50歲的女患者叫春梅(化名),她雖然事業成功,但是她永遠感受不到快樂。她療愈自己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寶寶,在自己情緒低落時經常跟自己對話:“春梅寶寶呀,你怎么不開心啦,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呀?”問著問著,她就知道該如何幫助自己了。幾年下來,春梅就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快樂了,因為她心里的春梅寶寶得到了愛的滋養。
我們安慰起別人來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理有據,但是安慰起自己來卻沒有用。原因就在于我們安慰受傷的朋友時非常耐心包容鼓勵支持,但面對自己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時我們卻缺乏基本的耐心和關愛,甚至非常冷漠:道理都說了,事情就這么回事,你怎么還鬧情緒,你快停下來,別給我丟人了。
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隨著社會發展,外部環境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孩子的童年被學習剝奪了。微笑抑郁癥的患者內心中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受傷的小孩”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包容才能重新變得陽光健康。
誰還不是個寶寶呢?把自己當寶寶,重新養一遍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