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雙減”和“雙新”背景下,學校如何優化教學和育人方式,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做好學生學業負擔的減法,引導教師精心設計、精準教學,做好改革提質的加法,促進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升。2023年5月6日,以“新課標指導下的自導式教學改革”為主題的四川省第五屆中小學自導式教學研討會暨成果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云龍,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教育廳總督學傅明,四川省教科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廖德斌,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劉懷明等領導到會指導,來自四川、甘肅等地的600 余名教研部門負責人、校長和教師出席會議。
會議由四川省教育學會改革專委會秘書長、四川省教科院附屬實驗幼兒園園長李隆慶主持。在開幕式上,宜賓市翠屏區涼水井實驗學校等11所學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小學自導式教學改革基地學校”、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等43所學校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小學自導式教學改革骨干學校”、四川省教育學會教學改革專委會理事長、高縣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李曉玲等28名教師被命名為“四川省第二批中小學自導式教學改革指導專家”。
開幕式后,陳云龍副所長作《當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發展方向》的主旨報告,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兼教學改革專委會理事長,自導式教學改革領銜人劉濤作《基于大概念指導下的自導式教學改革》的學術報告。宜賓市翠屏區涼水井實驗學校校長吳舸、成都市西北中學外國語學校校長王國賢、樂山鍵為外國語實驗學校副校長楊宏分別作專題交流,宜賓市高縣研培中心發改室主任羅亞玲、瀘州市江陽區教培中心主任肖世林、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江初級中學校長孫文敏、宜賓市翠屏區教育局局長黃程、成都市機投小學校校長張勁、宜賓市高縣嘉樂中學校長黃守龍、涼山州冕寧縣高陽小學校長張朝紅、廣元市蒼溪縣思源實驗學校校長羅祥龍8位同志做經驗交流。
下午,中小學自導式教學的示范課及評課活動、專家微報告等分別在成都市西北中學外國語學校和成都市機投小學校兩個分會場進行。來自成都、宜賓、瀘州等地4位教師分別呈現了四堂精彩的中小學語文、數學示范課,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劉曉軍、瀘州市江陽區教培中心副主任李芝倫等專家進行了點評并作專題微報告。
2011年,自導式教學改革領銜人劉濤針對學生學業負擔過重、自主學習能力弱等問題,在四川省瀘州市幾所薄弱學校開展“兩增兩減一提高”實驗(即增加學生課前預習時間,減少學生課后作業時間;增加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時間,減少教師課堂講授時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自導式教學雛形;2017 年,組建省級課題組,在成都兩所學校扎根研究基礎上,迅速在宜賓、涼山等21個市(州)72所學校推廣,建立了貫通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段九環”教學流程,開發了“一案四單”教學“支架”,確立自導式教學方式;2020 年起,基于前期9年實驗,研制“以學生獲得為重點”的自導式教學評價量規,將教學評價的重點從“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目前,該成果促進了9省31市227所學校10萬余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榮獲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江蕾 通訊員 李麗姝)
四川省教科院附屬實驗幼兒園,以“新課標指導下的自導式教學改革”為主題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