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我市基層醫療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這得益于我市家庭醫生的簽約率不斷上升、家庭醫生素質不斷提高、家庭醫生的潛能不斷挖掘。前不久,浙江省開展2023年“優秀家庭醫生”評選,我市江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龔麗莎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家庭醫生”,佛堂鎮中心衛生院倍磊片醫防融合團隊獲評浙江省“家醫黨員先鋒團隊”。讓我們跟著記者走近家庭醫生,從個人故事一窺基層醫療的發展變化。
(相關資料圖)
在社區工作的十余年來,江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龔麗莎從未停止過學習,自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先后在門診、康復病區任職,2012年起擔任家庭醫生一職。正因為有著一股不斷向上的沖勁,她先后獲評義烏市“青年崗位能手”、義烏市“優秀家庭醫生”……
全年無休 醫療服務不打烊
農歷正月初六一大早,龔麗莎就背上移動診療包,前往簽約對象劉仙華老人家中看望。“咳嗽好些了吧?化痰藥還在吃嗎?”來到老人家中,龔麗莎一邊輕聲細語地與老人嘮家常,一邊用聽診器檢查老人的身體情況,并測量血壓、血氧飽和度數值。“血氧飽和度是97%,精神看起來也不錯,有什么問題及時和我聯系。”龔麗莎細心囑咐,并將老人的隨訪情況記錄在健康檔案里。
春節假期,除了上門服務,龔麗莎和她的團隊大多數時間在線上承擔家庭醫生的職責。“老年人本身免疫功能弱,感染風險更高,感染后癥狀加重更快,治療周期也會更長,為了隨時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家庭醫生團隊成員24小時在線,快速地對居民進行健康指導和線上就診,并做好后續跟蹤。”龔麗莎說,“只要居民需要,不管是什么節假日,我們都會像平常工作日一樣守護他們的健康。”在龔麗莎看來,有需要就是被認可、被信任,這也是她工作的動力來源。
家醫簽約 搭起居民的“健康橋”
立春已過,南方的濕冷氣候卻絲毫不減。帶著一身寒氣,龔麗莎快速走進老年協會,從移動隨診包里取出筆記本、聽診器、血壓計、血糖儀……
每月第三周的周四是龔麗莎下鄉隨訪的日子。“龔醫生,過了年血糖可能高起來了,幫我測量一下。”“龔醫生,我家老頭子膝蓋關節痛,麻煩你跟我到家里走一趟看看?”還沒等龔麗莎布置好“移動診間”,村民們就涌了上來開始求醫問藥。龔麗莎一邊維持現場秩序一邊開診:“爺爺奶奶你們都別急,把醫保卡放桌上排隊,空腹的先測血糖,量血壓的在右邊排隊。”
測血糖、量血壓、心肺聽診、開處方、用藥咨詢。有的老人聽力不好,龔麗莎需要花費更長時間;有的人等得不耐煩了,她耐心安撫情緒,保證一定看完再離開。
等現場的人群看完,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但工作還沒結束,她又拎著隨診包,到幾個腿腳不便的簽約居民家中,為他們提供健康體檢和免費送藥服務。“我們是社區簽約居民的健康管理者,通過家庭醫生簽約這座橋梁,使居民群眾少跑路、少花錢,解決他們在就醫方面的實際困難。”龔麗莎說。
勇挑重擔 守護一方百姓
南山社區是商住綜合體與新農村交織的復合型社區,戶籍人口3872人,簽約人數2979人。疫情防控期間,龔麗莎白天忙于住院病人的工作,下班之后便奔波在數棟21層高樓間開展居家隔離、健康宣教等工作,一天只休息2~3個小時,只為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在2022年“4·21”“8·2”疫情防控期間,龔麗莎分別擔任南苑社區和平疇采樣點位組長,曾連續堅守崗位48小時,統籌采樣點位相關業務,通宵達旦、挑燈夜戰,出色完成核酸采樣及后期標本轉運質控等工作,獲得采樣隊員、社區干部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