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資訊 >  >> 
當前信息:立法治理,幫馬路低頭族“抬頭”

時間:2023-06-02 11:53:16    來源:中工網


(資料圖片)

立法治理,幫馬路低頭族“抬頭”

原標題:立法治理,幫馬路低頭族“抬頭”

據媒體報道,5月26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了《寧波市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決定》。在決定中有一條針對過馬路看手機行為的新增規定備受關注:“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穿道路時,不瀏覽手持電子設備”。(5月31日光明網)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常備工具。因為一些人在現實中不分場合、隨時隨地低頭玩手機,因而得了個“低頭族”的名號。其中,馬路“低頭族”更是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一項調查顯示,72.2%的受訪者有“步行過馬路玩手機”的經歷。國外有研究顯示,盯著手機的行人,平均視野只有正常走路時的5%,事故發生率大幅增加。由此釀成的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有的因為走路分心而摔倒甚至掉進溝里,有的在公共場所“看丟”了孩子,有的逼停機動車導致發生車禍。

對馬路“低頭族”說不,既是維護交通運行之所需,也是守護公共安全之必要。近年來,“過馬路玩手機”問題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越來越多地方將糾治馬路“低頭族”作為完善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內容。例如,有些城市在斑馬線、人行橫道路段設有交通勸導員,讓車輛停車讓行,督促行人加快通行。目前,包括寧波在內,國內已有多地立法治理馬路“低頭族”現象。可以看到,從倡議性的文明守則到具有剛性的法律規范,通過立法予以禁止,無疑是“升級版”治理舉措,是對“低頭”行為的一記棒喝。

馬路“低頭族”的負面效應日趨顯現,及時對其亮“紅燈”、幫其“踩剎車”,勢在必行。一次長記性的處罰,或許便是一劑令人警醒的“猛藥”,或許能幫人避過一場觸目驚心的禍事。立法糾正出行陋習,正是以法治方式為社會樹立文明標尺,以此形成更有力的震懾,讓馬路“低頭族”抬頭,于己于人于社會都是件好事。

當然,立法治理馬路“低頭族”,目的不在罰而在于規范。無論是文明守則的倡導,還是相關地方的立法處罰,其根本出發點都在于增強社會安全意識、守護公共安全。為此,要向執行要成效,嚴格執法、久久為功,將治理成效轉化為社會安全增量。同時,加強宣傳教育,通過“罰教”結合的方式,讓“過馬路不低頭”更加深入人心。于守護安全而言,相比于外部規制,每個人發自心底的內在約束更為重要。以立法治理為支點,若能讓尊重生命、自覺維護公共安全成為更多人的文明行為自覺,我們的人身安全和公共交通安全方能更有保障。(張冬梅)

關鍵詞: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