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盛和資源公司公告披露,盛和資源擬以約1.8億元收購PeakRare公司19.9%的股權。標的公司主要經營位于坦桑尼亞的Ngualla稀土礦項目和擬在英國投資建設的Teesside精煉廠項目。據悉,Ngualla稀土礦項目預計投資約2億美元,年處理原礦約80萬噸,生產稀土精礦約37200噸。
這并非盛和資源首次涉足國際稀土礦產資本市場。近幾年,該公司借助資本上市的力量,通過一系列的并購重組,著眼于全球,致力發掘全球稀土資源潛力。盛和資源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合作項目包括美國芒廷帕斯稀土礦、格陵蘭科瓦內灣稀土多金屬礦、越南稀土冶煉分離廠項目等。
而此次盛和資源收購Ngualla部分股權,將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悉,Ngualla是世界上最大、品位最高的未開發釹鐠礦床之一,它擁有品位為4.8%的礦石儲量,可支持26年的初始礦山壽命。 Ngualla生產稀土氧化物品位約為45%的高品位精礦,然后將其運往英國的Teesside 稀土精煉廠。
盛和資源“走出去”并購稀土礦具有前瞻性,因為非洲是一片待開發的稀土資源沃土。之前的2021年4月,中鋁與澳大利亞離子稀土簽訂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意在加速其烏干達馬庫圖稀土項目的開發和生產。在簽約之前,中鋁對馬庫圖稀土項目實施了全面的盡職調查,結論證明該項目不僅是一個高質量稀土元素項目,而且還是一處全球戰略關鍵重稀土元素資源。
近幾年來,我國企業之所以頻繁到海外收購稀土資源,主要是稀土價格逐步上升,且供不應求,國家將稀土確定為戰略稀缺資源。不管是盛和資源參與Ngualla稀土項目,還是中鋁集團參與馬庫圖稀土項目,都說明,我國企業在開發稀土項目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有些國家,甚至西方國家由于其對稀土開發缺乏技術手段,因而更希望從中國進口稀土來滿足自身需求。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坦桑尼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的稀土勘探能力和資金不足,導致投資機構并不看好非洲國家的稀土開發。一些投資機構不愿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來支持稀土勘探項目,這就導致部分投資機構合同有效期從以前的1到5年縮短到3個月以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相關部門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收購稀土項目成為題中之義。雖然我國稀土儲量十分豐富,但終究還是一個不可再生的資源。由于電動汽車與新能源在帶動需求增長,釹鐠、永磁稀土材料用量將在未來幾年因此激增。所以,我國把稀土永磁、催化、儲氫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資源高效率綜合利用技術列為發展目標。
事實上,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海外稀土資源的開發和合作,既是中外企業雙贏的結果,也是稀土企業贏得國際市場話語權的重要機遇。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資源短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參與全球化生產和資源配置的要求,已顯得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