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北部的松遼平原,有一個邊區小鎮,這里物產豐富,草質優良,牛羊肥壯,是優質綠色農產品“放心肉”生產基地,也是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二十三冶)市場發展事業部中糧家佳康吉林長嶺產業園項目所在地。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屬于重點民生工程。作為東北地區較大的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基地,該項目投產后,既能為該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作出貢獻,也大幅度提高了五礦二十三冶200萬頭以上大型屠宰廠房建設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一年前,五礦二十三冶在這里豎起了“鐵血雄獅”的旗幟,400個日夜過去了,在零下19攝氏度嚴寒天氣下,項目管理團隊接續奮斗,順利完成了竣工交付。 風馳電掣 快馬加鞭未下鞍 中糧家佳康屠宰產業園項目作為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鄉村產業振興“主戰場”之一,自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 作為吉林省厚植農業特色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民生項目,時任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副省長李偉等各級領導多次到現場調研,并對該項目提出了“早竣工、早達產、早見效”的期望。 但項目開工之路并不順暢。該項目班子成員龍軍輝、楊期雄回憶起開工前的艱辛:“大家都知道,這里離家遠、氣候干、溫度低,施工不可控因素多,基本上沒有人愿意到項目來。” 面對這一充滿艱辛、白紙起步的任務,黨員們以身作則,挑起了“遠征”重擔。工程建設刻不容緩,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項目部迅速集結起精兵強將,日夜兼程奔赴長嶺,誓在北緯45度繪出了一抹亮眼的“紅”。 在高寒地帶,一年只有7個月的施工期,工期異常緊張,這就意味著必須由一批既熟悉施工要求,又能夠適應北方生活環境的勞務班組承擔建設任務。為了解決這一管理難題,項目部通過多方溝通,繼續沿用了中糧黃岡產業園勞務團隊,并在現場補充了當地勞務班組,兩隊人員協調配合,穩步推進施工進度。 長嶺縣年平均氣溫僅有4攝氏度,又靠近大興安嶺山區,地質水源充裕,冬季會形成地基凍脹,極易使建筑物開裂、傾斜、抬高乃至坍塌。為了趕在冬休前完成土方開挖工程,項目部倒排工期,合理規劃施工時間,盡可能地將工程建設全面鋪開,項目班子成員輪流在一線值守,協調項目建設。只要安全許可,所有工區都在分秒必爭,所有工序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建設者們搶抓黃金季節,連續作業160天,順利趕在冬休前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 因地制宜 咬定青山不放松 “這么冷的天,澆筑沒多久的混凝土,極易完全疏松,或者無法凝固,稍微不注意,就凍壞、開裂了。”在高緯度的大興安嶺邊區,僅靠時間和自然溫度來控制的混凝土養護技術方案失去了效力,溫度低、空氣干燥,使得混凝土硬化慢,強度達不到驗收標準,無法進行下一階段施工。 面對越來越緊的工期,項目部的青年員工們積極帶頭攻關,經過與本部技術部門聯動,多次開展頭腦風暴,查閱資料和反復試驗。他們發現根據氣溫的變化,使用強度較高的水泥,采用較小的水灰比,通過在混凝土攪拌時加入防凍劑和早強劑,在澆筑完成后及時使用棉被覆蓋混凝土表面保溫,就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構件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混凝土凍壞,產生溫差裂縫。 思路有了、數據準了、方案定了,澆筑施工立即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項目試驗員按時對試塊進行測溫養護;項目安全員和施工員輪流監督,確保安全施工;為確保混凝土成型質量,質量員按時查看棉被覆蓋、吹風保溫情況,及時加強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凍。該項目全體建設者爭分奪秒的努力下,保質保量地順利完成了節點施工任務。 浴雪奮戰 越是險阻越向前 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北風呼嘯著席卷原野,2021年11月6日,吉林省松原市突降暴雪。一夜之間,大雪封門、路面冰封,現場平均積雪厚度超過50厘米,最厚處達1米以上,路面出現大面積結冰,最低氣溫達零下8攝氏度,給正在全力沖刺暖通施工的中糧家佳康吉林長嶺產業園項目帶來重重困難。 一邊是馬上限期施工的冬休停工令,一邊是業主催促該項目實現供水、供電、供暖。在極端氣候環境下,項目部現場全體人員克服艱難,以雪為令,迎風雪、斗嚴寒,堅守在施工生產第一線。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面對斷水斷電、水管凍結等困難,項目部積極組織生產自救,工人們將現場所有材料及機械設備全部移到室內,最大程度地減輕財產損失;項目管理人員組織工人從廠區拉水并重新敷設給水管,做好現場生活保障;項目經理連夜部署準備風機吹掃屋頂積雪,以防板房坍塌。為確保項目供暖管網投入使用,迎著零下8攝氏度的風雪,閥門井內積雪及腰,狂風呼嘯,像刀一樣割在臉上,水電工人們冒著嚴寒,依然堅守在室外各閥門井進行檢修。他們手凍得直哆嗦,就用嘴對著手吹口氣,腳冷了就跺跺腳,又繼續投入緊張的施工中。 長嶺的夜來得早,施工現場卻燈火輝煌,燈光映射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經過全體管理人員連續4天艱苦鏖戰,2021年11月10日下午,水、電、暖工程全線貫通,建設單位辦公室、宿舍樓及食堂同期投入使用。 在長嶺雪原,這座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加工基地的投產,正在不斷地拉近這個邊區小鎮與外界的距離。一年來,這群五礦二十三冶人面臨著無數的挑戰,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披星戴月堅守崗位,用信念和責任追逐著一個共同的夢想,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用智慧和實力建好項目,奮力為鄉村振興插上飛躍的翅膀。(萬奕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