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由河南豫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冶金機械公司)自主研制的全自動剝鋅成套裝備通過認定。于是,剛成立不久的該公司成為河南省濟源市第1家通過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的單位,極大地提升了該公司開發市場的信心。
河南省濟源市職工技術比武焊工第一名獲得者、高級技師——馮小軍,作為該裝備裝配技術總負責人,聽聞這一喜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從理論到實踐、從無形到有形,馮小軍的工作就是通過實踐將一個個“問號”轉變為“感嘆號”,無數個數據在他的手中得到確認,無數張圖紙在他的手中變成一件件鮮活的產品。每一次任務,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他制作安裝了冶金機械公司第1套側吹爐,參與了第1代、第2代、第3代全自動剝鋅機的制作、安裝和調試,提出了很多優化項目并加以實施,得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2008年,馮小軍首創的鉛泵架制作工藝,開創了冶金機械公司鉛泵制作的先河。從不敢、不會、不能,到各種型號的拳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他功不可沒。
冶金機械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經理牛國和對馮小軍稱贊有加:“冶金機械制造板塊作為豫光集團八大板塊之一,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技工人員。馮小軍是這個群體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他為人低調、做事認真,專心、精心、匠心在他的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作為總裝負責人,他無數次承擔起公司新產品總裝的重任。馮小軍,中!”
四川某公司全套再生鉛設備的制作調試是最令馮小軍驕傲的工作經歷,也是冶金機械公司市場開發的又一重大成果。
2007年,馮小軍第1次接觸進口再生鉛成套設備。從安裝到后期生產運行維護,一次次與設備的親密接觸,讓他一次次捫心自問:“什么時候咱們也能制作這樣的設備系統?”夢想的種子就此生根。此后,馮小軍參與了功能部件替代、核心部件國產化、單體輔助設備制作、核心設備研發等工作。
2019年,冶金機械公司拿下了四川某公司價值2000多萬元的全套再生鉛設備訂單,主體設備制作、組裝、調試任務又落在了馮小軍的肩上。
這是冶金機械公司第一次制作大型不銹鋼設備。其內部結構復雜,運行平衡度高,需要把控的東西很多,沒有制作工藝可借鑒?!按蟠敝黧w由10塊厚度僅為6毫米的大型不銹鋼板拼接而成,其中組成下部箱體的5塊不規則鋼板單塊面積為20~30平方米。在制作過程中,需保證單塊鋼板的平面誤差在3毫米以內,由這5塊鋼板拼接成的2個腔室凈尺寸誤差需控制在2毫米以內。由于不銹鋼散熱慢,焊接時非常容易變形,極易導致焊后尺寸變小,因此,控制焊接變形和整體拼裝順序設計成為工藝控制的關鍵。
據了解,箱體內壁鑲嵌的方形不銹鋼滑道呈不規則圓弧狀,共4道,每道的理論長度為36.8米,誤差在2毫米以內,方可保證日后設備的正常運行。
如今已順利完成設備調試的馮小軍回憶說:“當時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我都失眠了。公司產品多以碳鋼為主,不銹鋼設備制作經驗欠缺,且不銹鋼極易在切割和焊接中發生尺寸偏差??紤]稍有不全面,就可能給公司帶來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并造成工期延誤。但是,公司既然信任我,把這么重的擔子交給我,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相信,外國人能做出來的,我們也能,而且還會做得更好!”
經過無數次的模擬、驗證,一套大尺寸薄壁不銹鋼高精度拼接、大尺寸滑道異型曲面高精度定位作業方法,在馮小軍的腦海中形成。他帶領班組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點,畫線、下料、切割、拼接、組焊、裝配,每一個定位基準、關鍵點都嚴格把控,優化圖紙設計細節百余處,整理安裝技術規范10多個。從外觀品相到內在質量,他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經過4個月的艱難攻關,終于完成該設備的制作。
“在焊后尺寸和外觀變化極難控制的不銹鋼設備制作中,長度11米、高度近8米的鉛膏刮板機焊后尺寸誤差控制在圖紙要求范圍內,這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該套系統一次性試產成功,且不論是外觀還是性能都超過了2007年豫光集團的進口設備。”冶金機械公司質量技術部部長趙超對該項目給予高度肯定。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他在實踐中積累沉淀、在工作中不斷成長;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用柔情呵護“大船”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信念為豫光夢提速。馮小軍,一個干出來的豫光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