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光鋅業有限公司鋅業一廠(以下簡稱鋅業一廠)電氣研究工作室,有一個自動測溫巡檢機器人。它可以按照預定路徑完成各項動作,之后自動歸位。
其研制者是鋅業一廠基層電氣維修工史隨上,大家心中的電氣技改“諸葛亮”。他從事電氣維修工作30余年,參與大大小小的電氣技改項目60余次,發明創造精巧且省時省力,設備運行難題迎刃而解,并創下可觀的經濟效益。
自掏腰包建電氣實驗室
(資料圖片)
才能的火花,常常在勤奮的磨石上迸發。史隨上的電氣改造技藝,在時間里錘煉、在專注中增長。
為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史隨上在家中建了一個簡易的模擬實驗室,并配備了電腦、PLC等必用工具。下班后,他就在家中設計編程、模擬實驗。
2019年,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史隨上建立電工班組的電氣研究工作室,又自掏腰包添置了部分新工具。天時、地利、人和。技術提升之路更加通暢,技術含金量也不斷攀升,讓他在電氣技改領域擁有一席之地。
鋅業一廠廠長唐光其說:“史隨上對電氣很專精。近年來,他為廠里的電氣升級改造做了大量工作,在提升自動化、降低職工勞動強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請纓研發升級控制系統
在國內冶金行業中,焙燒系統普遍使用埋刮板輸送機。運行工作時,容重大的物料易遇潮結塊,粘附在機殼底板和側板上,造成刮板鏈條浮鏈、刮板變形,從而導致堵料停車。因此,報警監測系統十分重要。
2020年,鋅業一廠單線運行的1#刮板斷鏈報警監測系統的發射源與接收源匹配度較低,調整困難,堵料或斷鏈現象時常出現,極大地影響了系統連續穩定生產。投料量銳減140噸,處理堵料需要人工掏料、加料,工作環境差,職工們怨聲載道。
懷虎膽能蹚“深水區”,持雄心敢闖“地雷陣”。手中技術的不斷提升,讓史隨上愿意不斷挑戰自我。到現場實地觀察后,他向廠里表示,要自主研發升級控制系統。
史隨上帶領團隊,從硬件圖紙的設計組裝到軟件的編程調試,歷經3個多月的反復模擬,系統終于實現運行。
就在所有人以為大功告成之時,線上實驗頻頻傳來不規律冷停的壞消息。
史隨上調整思路,通過增加采集程序,將數據歸納整理并一一比對。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現,原來是倉內運行的物料揚塵對傳感器有一定的影響,加之運行中的機身不規律抖動,所以造成冷停。
癥結找到了,問題很快得以解決。應用新的控制系統后,職工們喜笑顏開,堵料或斷鏈現象不再出現;異常情況可及時掌握并快速解決,系統穩定性大大提升。2021年,爐窯作業率同比提高1.65%;二系統實現長達18個月的檢修周期,一系統向1.5年的檢修周期邁進。
電氣技改攻關不間斷
經此一戰,淬火成鋼。但史隨上并沒有停下挑戰的步伐,他又帶領電工班對電收塵線路進行改造,解決了因高壓向低壓爬電造成的低壓柜燒毀停機的重大隱患,將內部線路使用壽命由1年延長3年—5年,縮短了8個大修工時。
此外,他們解決了電除霧高壓隔離開關柜頻繁放電的難題,大大提升了電霧除霧效率和系統作業穩定性,降低了維修工作量;自行設計改造的后級旋風收塵電氣控制系統,實現遠程啟停和監測,并節約水96立方米、電50595千瓦時,節省了價值10余萬元的氣。
近年來,鋅業一廠持續推進減員增效,大力推動設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應用與實踐。
2020年初,史隨上瞄準風向標,向廠里提交了一條關于自主設計自動測溫巡檢機器人的合理化建議。經過無數次的修改、試驗,花了近1年的時間,自動測溫巡檢機器人終于試運成功。
當前,電氣自動化已是中國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廣泛、前景廣闊。史隨上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提升自己,也希望能為該公司電氣自動化、智能化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腔熱血,融入電氣維修;一縷微光,照亮智能升級。他是電氣研究的“癡漢”,更是自我挑戰的斗士。他為電氣運行保駕護航,一腔熱血,在平凡中成就非凡;他為自動化升級提質加速,一雙巧手,在挑戰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