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安徽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采礦工區,提起“文大拿”,大家無不翹起大拇指。“文大拿”本名文輝,是該區無軌設備維修班班長,他技術過硬,善于處理設備的各種“疑難雜癥”。 2003年,文輝調入新成立的采礦工區,進行進口鏟運機的維修工作。進口鏟運機是集機、電、液于一體的現代化裝備,需要維修人員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文輝坦言:“那時見到那些設備圖紙,腦子都是懵的,感覺無從下手,但是,再難也要學會它。”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文輝硬是將這些進口鏟運機的電路圖、液壓系統圖等深深地刻在腦海中。 在日常維修工作中,他會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每處理一個新的問題,就會用筆記下來,他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這些積累起來就是經驗,經驗才是工作中最好的老師。”2014年的一天,12號LH514E鏟運機作業時轉向瞬間無力,當班的維修工始終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最后只能將調休在家的文輝喊來處理。經過電氣控制的排查后,文輝判斷為液壓故障,通過測壓點測壓,液壓泵輸出壓力正常,最終發現高壓油管根部有個細微的破損點發生泄漏,更換油管就解決了問題。采礦工區區長拍著他的肩膀說:“文輝,你真是我們區的維修大拿。” 2019年,文輝被任命為無軌設備維修班班長。在此之前,因為部分鏟運設備老化,造成故障多,維修人員每天要連班加點處理設備突發故障。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只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才能改變被動局面。維修工趙健說:“那時,文輝就像著了魔一樣,天天圍著設備轉,我們下班了,他還不走。”經過多次實驗,文輝決定從最基礎的入手,潤滑、保養、結構件更換,設備逐臺進行黃油道疏通和潤滑,定期保養設備并更換濾芯,加裝在線濾油機,確保液壓系統的清潔……這些無形中加大了維修工的工作量。“那時維修設備夠忙的了,還要去做這些保養、維護,大家有些怨言,可是看到文輝每天早晨帶頭干,連公休日都不休息,大家也都理解了。”維修工小楊說。最終,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設備故障明顯降低了,正常運轉率提高了,突發維修需連班的事情幾乎杜絕。 文輝在維修進口鏟運機的時候,深感進口的備件價格太高,在不影響進口設備性能的基礎上,他大力推進洋備件國產化和“小改小革”。2018年,文輝用100多元的國產開關電源完美替代7000多元的進口充電器,一年為礦山節約7萬多元;用國產油缸替代進口油缸,一年至少節約15萬元以上。此外,他提出而被采納的合理化建議達10多項。 當下,由于社會上擇業觀念發生了改變,年輕人不愿意進入礦山井下工作,采礦工區維修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人才斷檔,維修人員的不斷減少給維修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文輝從單位實際出發,提出維修工不能只負責自己的那一塊,要電、鉗、焊都要懂、都要精,要做維修多面手。他將自己多年總結的維修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們,提高他們的維修技能。同時,他還提出鏟運機司機不但要開好車,還要學會基本的保養知識,掌握基礎設備維修技能和常見故障判定方法,在他的帶領下,鏟運機司機掀起了“開好車、養好車”的學習熱潮。 刻苦的鉆研,辛勤的付出,為文輝帶來很多的榮譽。“榮譽只能代表過去,我將繼續努力,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文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