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內蒙古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后續火電靈活性改造促進市場化消納新能源試點項目——3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吊裝成功。該項目全容量并網后,霍林河循環經濟綠電裝機將突破百萬。
今年以來,該公司以“綠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創雙一”轉型戰略為指引,依托自有循環經濟產業鏈,全力打造霍林河循環經濟升級版,形成了綠色、低碳、經濟、安全、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在草原上刮起了一股新能源“綠色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能源裝機比例不斷提升
作為世界首個風-火-鋁互補運行的局域電網、我國首個高載能產業清潔發展示范區,該公司霍林河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在能源就地循環轉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一排排高大潔白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山頂上,有節奏地發出“呼呼”的聲音。
被譽為綠色能源的風電產業,不僅為霍林郭勒草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為當地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讓百姓和企業共享綠色發展成果。據了解,此次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采用的風力發電機組,是迄今為止內蒙古自治區首臺變壓器上置型的6.7兆瓦雙饋式風力發電機組,將于8月份正式投產。
該項目投產后,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綠電裝機將達到105萬千瓦,占總裝機的37%,大大提升了綠電消納比例及產業能源結構布局,每年可輸送清潔能源35億千瓦時、節約標煤約1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90萬噸,可持續為當地創造更好的生態效益,為霍林郭勒市清潔能源建設貢獻力量。
新能源消納模式加快形成
隨著綠色新能源的不斷并網發電,為促進新能源經濟運行,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結合產業結構特點,探索出“綠電”用于電解鋁生產新途徑,成功地解決了煉鋁成本過高和當地褐煤污染的難題,對電力企業低碳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霍煤鴻駿鋁電公司,電解槽底智能巡檢機器人、鑄造集中監控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智能制造項目,為能源高效轉化提升了更大空間。在該公司鑄造分廠,完全自動化的鋁錠生產線也接上了綠色電源實現了穩定運行。該廠平均每天生產鋁錠260噸,耗電約25000千瓦時。截至目前,霍煤鴻駿鋁電公司電解鋁產業綠能替代已達到25%,采用綠色能源電解鋁的年產量已達23萬噸。
環保經濟、安全可靠的新型現代化智能電網推動“煤電鋁”向“綠電鋁”華麗轉身。下一步,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還將大力推進“綠電鋁”產品發展,繼續推進用能結構調整、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加快研究綠電替代和節能低碳綠色技術創新,并深入開展電解鋁消納新能源電力柔性生產研究,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全面支撐。
新型電力系統清晰可見
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不僅走在全國能源發展的領先位置,也走在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前沿。
為確保國家電投集團公司“2023年碳達峰”目標的順利實現,該公司積極探索儲能示范、綠電交通、氫能應用等新產業,以煤電鋁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為根基,擔當“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試水者和先行者,推動綜合智慧能源企業轉型進程,打造霍林河循環經濟升級版。
2月28日,該項目儲能系統中的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試運行成功,刷新了鐵-鉻液流電池技術的全球最大容量紀錄。除此之外,該系統中的1兆瓦/2兆瓦時液冷鋰電池儲能系統和1兆瓦/0.2兆瓦時飛輪儲能系統也已經建設完成,計劃于6月底并網。
該儲能項目融入產業鏈后,不僅能夠為儲能技術研究示范提供可靠的實證數據,而且將有效發揮“削峰填谷”作用,實現儲存富余電量和填補電力缺口的目的,為當地循環經濟大規模接入和大比例消納新能源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有效地增加了綠電交通和綠電制氫等靈活用電負荷。
與此同時,該公司積極推動城市綠電交通和PEM制氫儲氫項目建設,該項目竣工后將廣泛應用到電動汽車、氫燃料公交車、氫能重卡、燃氣汽車和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工業中,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165噸。
風舉云飛,能源轉型之路在草原之上璀璨耀眼。“十四五”期間,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將全面推進能源革命,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