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螺水泥”)發布關于新能源業務投資計劃的公告。
圖片來源:海螺水泥公告
公告稱,2022年,海螺水泥將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布局已久終高調宣布“殺入”光伏
本次公告,不僅是海螺水泥高調宣布“殺入”光伏的標志,也展現了其對于光伏行業的野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在此之前,海螺水泥就已多次在光伏行業進行布局。
2021年8月30日,海螺水泥發布公告,宣布擬4.43億元收購主要經營光伏發電等業務的海螺新能源公司100%股權,進軍光伏產業。
9月8日,海螺集團與三明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三明市投資建設總額高達116億元的項目,其中包含總投資36億元的“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
9月27日,海螺水泥控股子公司蕪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螺型材”)發布公告稱,擬以8540萬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康誠博睿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誠博睿”)所持有的河南中恒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恒美”)70%股權。
彼時該公告并未引起太多的關注,但海螺型材后續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中恒美是一家新型鋁合金材料、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企業,其開發生產的光伏支架、光伏邊框可配套用于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項目,太陽能作為清潔能源,是國家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鼓勵推動的綠色生活方式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海螺水泥已將觸手延伸至光伏支架等配套設施領域,并非簡單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一直都沒有對外表示其在光伏行業的具體目標,直到本次公告發布后,海螺水泥可以說是鋒芒畢露。
水泥行業千億巨頭
資料顯示,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同年在香港掛牌上市,開創了中國水泥行業在境外上市的先河。2002年,海螺水泥又在境內上市,成為了水泥行業中為數不多同時在香港和境內的企業,讓其可獲得境內外資本的支持。
經過多年發展,海螺水泥營收在2018年成功突破千億大關。2019年自產水泥已高達3億噸,占全國水泥產量22.1億噸的13.6%,占全球水泥產量的7.5%,成為水泥行業龍頭企業。
市值方面,在過去多年連續上漲下,海螺水泥市值早已突破2000億,且在優秀業績支持下,一直較為穩定。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海螺水泥有望成為我國在全球水泥行業的巨頭,水泥產量將占到國內產量的40%,全球產量的10%,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千億龍頭求變兩大誘因
那為何海螺水泥會在2021年開始布局光伏行業?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我國作為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近30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同時也在積極向“綠色發展”轉型。不同領域企業都在積極為“雙碳目標”做出貢獻,海螺水泥作為水泥行業龍頭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就是針對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推動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的改革。
改革中提到,有序推動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在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的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并做好分類調節,對高耗能行業可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勵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
水泥就屬于高耗能行業,海螺水泥作為龍頭企業,必須身先士卒,積極引入綠色能源,從而降低對燃煤發電的依賴。光伏作為我國優勢產業,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前期投資、建設周期上都具有不小的優勢,就成為了海螺水泥的首選。
關鍵詞: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業務 海螺水泥 三明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