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盟碳關稅政策正式落槌,水泥、鋼鐵和電力等高排放領域出口站上風口浪尖。盡管歐盟內部言稱碳邊界調整機制與世貿組織規則、國際氣候協定兼容,但其一經推出仍爭議不斷。本文將詳細解讀碳關稅政策本質,深度剖析碳關稅政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及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2022年3月15日,歐盟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會通過了碳邊界調整機制提案,標志著全球首個碳關稅政策正式出臺。
歐盟碳關稅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對全球貿易和我國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將對碳關稅政策的本質進行剖析,并探討碳關稅政策對我國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對策建議。
一、碳關稅背景及本質
碳關稅發展歷程
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即運用關稅的方式來應對氣候問題。碳關稅政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博弈。2007年,法國總統希拉克提出對未簽訂《京都協議書》的國家征收碳關稅,這也是碳關稅政策的首次提出。2008年,歐盟曾頒布航空碳關稅政策,但迫于國際壓力,最終不了了之。
美國也曾在2009年提出針對碳排放密集型產品的關稅政策,但由于特朗普政府反對而處于擱置狀態。拜登政府對碳關稅態度較為積極。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政府也表明了對碳關稅政策的支持。
2021年7月,歐盟為落實自身減排目標,提出了16個氣候措施提案,碳關稅是其中之一。2022年3月15日歐盟正式通過的碳關稅政策,涵蓋水泥、鋁、化肥、電力生產、鋼鐵五類產品,將于2023-2025年試運行,2026年正式實行。這意味著碳關稅將成為全球首個運用關稅解決氣候問題的政策。
碳關稅本質
歐盟頒布碳關稅提案時,聲稱是為了避免自身的氣候政策受到碳泄露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為了避免歐盟的減排政策導致發展中國家排放量增多。
事實上,碳關稅政策遠遠沒有這么簡單。一方面,碳關稅作為歐盟推進減排的重要措施,將顯著提升歐盟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話語權和產品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歐盟通過碳關稅政策對出口國征稅,是借助氣候之名行新型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和氣候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碳關稅的國際影響
增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提升歐盟氣候問題話語權
歐盟通過碳關稅政策將自身的碳排放責任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氣候問題上的話語權。同時,碳關稅政策將影響整個國際貿易體系,將提升歐盟進口商品成本,削弱進口商品價格競爭力,可能會引起新一輪國際貿易震蕩和摩擦。
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鴻溝
碳關稅看似是針對氣候問題發布的政策。但事實上,在全球推進綠色發展的進程中,發達國家有更大的動力和財力進行綠色研發和低碳轉型,而發展中國家由于所處發展階段的關系,對傳統能源依賴度較高,綠色低碳轉型壓力比發達國家大許多。碳關稅政策的出臺,可能進一步加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鴻溝,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被鎖死在低端環節。
增加高碳行業轉型壓力,加速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步伐
碳關稅對高碳排放國家有很大影響。比如,政策提出將對水泥、電力、化肥、鋼鐵和鋁五類產品征收關稅,這將顯著增加中國、俄羅斯等重工業比重較高國家的商品出口成本,降低水泥、鋼鐵、鋁等產品在歐盟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碳關稅也變相提高了歐盟國家的產業競爭力,之前轉移到中國的外商投資可能因“碳泄露”而重回歐洲。
當然,碳關稅也會倒逼各國減少碳排放,促進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格局。
三、碳關稅對我國的挑戰和機遇
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歐盟碳關稅政策的出臺,將從產業、能源、貿易等多方面對我國帶來不利影響。
1. 水泥、鋼鐵和鋁等高碳行業將受到直接影響
從歐盟發布的政策條文看,碳關稅包含的五個征稅行業,也是我國出口的重點行業領域。歐盟是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2022年前兩個月又超過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碳關稅政策的出臺對我國相關行業的沖擊不容低估。2020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的鋼和鋁達到250億美元。據有關專家預測,碳關稅占鋼鐵和鋁價格的比重分別為11%和 30%。
一方面,我國相關行業產品出口價格將顯著增加,削弱出口競爭力,同時增加生產制造的成本,一些企業進口的原材料價格也會上漲。另一方面,在發達國家紛紛表明支持碳關稅政策的背景下,歐盟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和話語權,將在2026年前對碳關稅政策進行評估,極有可能逐步擴大征稅范圍。
面對發達國家對碳關稅政策的聯合行動,盡快推進高碳產業轉型升級,對沖碳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成為我國迫在眉睫的任務。
2.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壓力進一步加大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碳關稅正式實施后,我國將會面臨更加嚴苛的排放政策,這無疑加劇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壓力。如何處理由碳關稅政策帶來的產業轉型、就業、出口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我國及眾多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3. 我國對外貿易環境將會更加復雜
我國已連續17年成為國際貿易摩擦最嚴重國家,面臨著技術壁壘、環境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多種因素影響。碳關稅政策實施以后,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很有可能成為西方國家征收碳關稅的主要目標,這會讓我國面臨更為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歐之間貿易關系會更加緊張,貿易摩擦會加劇。
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碳關稅政策在給我國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將倒逼我國加快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綠色技術研發,完善碳市場交易機制,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格局。
1. 倒逼我國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高耗能產業轉型
碳關稅政策會倒逼高碳排放企業節能減排,有利于我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綠色低碳的新能源占比將加速上升,高耗能產業占比將進一步縮減,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體的新興產業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同時,碳關稅也將倒逼我國企業加快低碳綠色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為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助力。
2. 倒逼我國加快完善碳交易機制,促進碳交易市場發展
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目前只包含電力行業,鋼鐵、鋁、水泥等高碳產業尚沒有納入。目前的碳市場成交價在40-60元/噸浮動,與歐盟的70歐元左右/噸有很大的差距。碳關稅政策將會倒逼我國盡快擴大碳交易市場范圍,加快提升碳市場規模,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碳交易體制,并逐步與全球碳市場接軌。
四、五大舉措積極應對歐盟碳關稅政策
中國作為全球唯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要從貿易、能源、產業、金融、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積極應對歐盟碳關稅政策影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優化高碳行業出口結構,減少碳關稅影響
應對碳關稅政策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優化出口結構,要從政策層面對高碳企業出口進行引導和支持。一方面,積極推動高碳出口行業企業進行產品優化,積極運用先進工藝、節能材料降低碳排放,盡量減輕碳關稅政策實施后對企業的沖擊。另一方面,鼓勵企業積極推進出口產品、貿易市場多元化,增加綠色低碳產品出口比重,努力開辟新的國際市場,適當降低對歐盟市場出口依賴。
加快碳交易市場發展,健全碳排放政策
一是建立完善碳市場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和綠色金融規則,完善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為碳交易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依據。二是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擴大行業范圍和交易主體范圍,構建全領域、多層次的產品體系,配備專業的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三是合理構建碳定價機制,持續豐富碳期貨、碳期權等碳市場衍生品交易,引入多樣化的交易方式,提升交易市場的活躍度,用好碳市場抵消和調節機制。四是建立良好的監管協同機制,構建完善的碳市場信息公開制度,實現碳市場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監管,減少碳交易市場風險。
探索碳排放稅收政策,倒逼企業低碳減排
碳稅收政策(簡稱“碳稅”)是緩解氣候變暖、增加政府收入、推動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國際稅收協定明確禁止雙重征稅,在我國探索實行碳稅政策,不僅可以抵消國際碳關稅政策壓力,也可以倒逼企業低碳減排,形成良好的低碳循環發展格局。探索實施碳稅政策,關鍵要構建好“三個機制”:
一是設置科學的稅率機制。根據各地發展特征、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特點,設置差異化的碳稅稅率。同時,要明確碳稅征收范圍的邊界,避免企業同時實施碳交易和碳稅政策。
二是設置動態的納稅機制。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的階段和特點,低起點、階梯式地推進碳稅的開征,確保政策的施行適應經濟發展特征。
三是設置完善的聯動機制。由于碳交易市場存在波動性,要加強碳稅與碳排放政策的協同,實現兩種制度在調控力度上基本一致,構建良好的協調機制,形成相對公平的碳減排政策環境。
五、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全球在氣候問題上已達成共識,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贏得世界經濟話語權的籌碼,各國都競相在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領域賽跑。應對碳關稅帶來的影響,要加快推進產業低碳轉型,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一是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提升現有能源使用效率,加快發展風光水核等非化石能源,加強儲能、氫能等技術發展,逐步減少化石能源比例。
二是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鋼鐵、水泥、化工等高碳排放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技術革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效率,推動產業綠色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三是加強低碳綠色關鍵技術研發。積極發展CCUS技術、信息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等低碳技術,加大創新研發力度,不斷攻破制約綠色發展的難題。
六、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碳關稅和氣候問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開展廣泛深入的全球合作有助于我國更好地面對碳關稅帶來的挑戰。同時,全球在氣候問題規則、碳市場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也有助于提升中國在氣候領域的話語權,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與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構建合作體系,積極就碳關稅問題與歐盟進行談判。
二是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碳市場管理、交易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合作與共建。
三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學習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先進的綠色低碳技術,助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四是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規則制定。堅持巴黎協定確立的長遠目標,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氣候投融資標準等國際規則制定,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