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行業 >  >> 
環球焦點!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 新國標有望年底出臺

時間:2022-07-25 15:48:37    來源:中國能源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新國標有望年底出臺。屆時,新能源汽車各平臺的數據將全面升級,提升數據采集頻率,并增加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項目內容。”在近日召開的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五周年暨大數據應用高端研討會上,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陽向記者透露,新國標能更好地評估動力電池與整車情況,有利于企業之間形成標準,開展共性應用。海量數據即將接入據了解,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存儲、上傳已成為車企的基礎要求。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秘書長王震坡透露,目前,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已接入車輛達927萬輛,總運行里程3000億公里。按照《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GB/T32960)國家標準的要求,對接入企業監測數據進行采集,包括電池、電機、電控、位置等61項常規數據,具體到電芯溫度、電壓、電流等12項安全故障數據。當前,從業企業對數據重要性已取得共識,深挖數據不僅可以評估車輛運行情況,安全預警,還可以在二手車殘值、駕駛習慣等方面探索商業化應用,同時為政策制定提供支撐。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原司長張相木介紹:“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接入第一個500萬輛用時4年7個月,預計第二個500萬輛用時不超過1年零3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滲透率超過25%,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新能源汽車創新策源地和高端生產基地。”數據應用問題凸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數字化建設問題也隨之顯現。“新能源汽車分布廣泛,面對成百上千個汽車應用場景,對每輛車的數據進行讀取、關聯、運算、管理,這對算力來說是一大挑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姜良維表示,現有信息管理平臺是按采集、傳輸、匯聚、存儲、應用的架構設計,不利于海量新能源汽車監控信息的挖掘利用,若平臺不能及時增加算力資源并優化設計,將面臨癱瘓。此外,現在的信息采集也存在時間滯后問題。“在高速公路上,車輛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行駛,若30秒采集一次數據,車已經跑出1000米了,在交通事故回溯過程中的作用較為有限。”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鐘益林同樣坦言,傳統的數據上傳,服務器的計算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實時性及算力帶寬的要求。中電科十八所研究員肖成偉進一步指出,車輛數據從車端到整車企業平臺,再到地方平臺、國家平臺,其數據顆粒度不夠精細,建模和算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致力推進數據共享此外,姜良維還指出,不僅要采集數據,更要挖掘出它的價值。“新能源汽車監控信息既是一座待開采的金礦,又是一座有待處置的垃圾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排名前10的省份中有7個是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頻發區域。對此,建立起包括車輛、時間、位置、速度等數據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監控信息,并實時對接路網路況,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楊新征表示,作為運營企業,對數據同樣有著迫切的需求。“交通運輸運營單位提供公共服務,安全是行業發展的底線。電池的情況,以及車輛本身行駛過程中的動力、阻隔等安全運行數據,平臺和車企可以看見,運營單位也希望能夠獲取。”

關鍵詞: 數據采集 安全運行 服務器的 汽車工程研究院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