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行業 >  >> 
【焦點熱聞】真酷!航天員帶上MR眼鏡給太空植物取樣,還能直接拍照發圖!

時間:2022-10-13 09:47:35    來源:產業家網

10月12日消息,神舟11號飛行任務時,航天員陳東曾在天宮二號實驗室種植了生菜,還在太空養蠶。在問天艙中,養了哪些植物呢?

問天艙中也種了生菜,就在不久前的中秋節,三名航天員還品嘗了由蔡旭哲老師親手種植的生菜。

除了生菜,航天員還種植了小麥——空間站里的小麥長得也特別好。


(資料圖)

今年9月,航天員與地面學生一起澆水播種了擬南芥。云南分課堂上,來自云南大理州實驗小學的學生向航天員老師匯報了地面擬南芥的生長情況。

9月9日,他們播下了擬南芥實驗組早開花型和對照組野生型兩類種子,并且每日定時進行觀察記錄。過了三天,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小南”都先后發芽了,芽非常小,呈橢圓形,又過了10天,實驗組的生長速度明顯超過了對照組,先長出了第四對葉子。10月3日,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實驗組的擬南芥開花了,白色的小花非常小。

這幾天,對照組的“小南”還沒出薹,看來經過基因編輯的早開花種子的開花期真的提前了很多。他們期待,地面“小南”能夠和空間站上的小南一起早日完成從種子到種子的實驗。

在太空課堂上,陳東直播空間站科學實驗操作——采集擬南芥樣本。等他們回到地面時,會將樣品帶回地面交給科學家研究。

課前,陳東已經提前把“小南”轉移到了科學手套箱。

實驗前,他先帶上了我國空間站的首個混合現實(MR)眼鏡。據悉,這款產品原型為杭州靈伴科技研發的Rokid X-Craft在它的幫助下,航天員可以更輕松、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通過眼鏡,科學手套箱中的畫面呈現在直播畫面上。

“開啟拍照!”“發送圖片!”通過語音口令,陳東先給種植孔中的擬南芥拍了照片,并將圖片傳送給地面的科學家。

在隱藏面板之后,陳東開始采集了樣品——先把蓋子打開,拿上小剪刀,把樣品削出來放進凍存管中。

這些凍存管會放到-80℃存儲區,等到返回界面的時候帶回地球交給科學家研究。

在問天艙的生命生態實驗柜里,除了擬南芥,還培育了另外一種植物——水稻。

經過70多天的生長,水稻種子已經長成了一棵棵水稻植株。這次實驗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

在生長盒里,住著高桿和矮板兩種水稻。在地面上,剛剛萌發的水稻葉尖上會有“吐水現象”,在微助力環境中更容易觀察得到。

劉洋給天宮課堂上的同學們留下一道思考題:你們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發現了水稻的吐水現象了嗎?是空間站上水稻的水珠大,還是地面水稻的水珠大?為什么?

現在,我國空間站里種植的水稻、小麥都展示了勃勃生機。陳東說,“非常期待能夠在中間站收獲我們自己種植的糧食,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在月球甚至在火星,我們都能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

關鍵詞: 吐水現象 袁隆平院士 科學實驗 實驗小學 生長速度

業界

資訊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