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中國海裝將于年底推出16.7MW海上風機,該機型葉輪直徑將達到256米,采用新型永磁發電機。去年風能展上,中國海裝發布H256-16MW機組高效半直驅機組。相關人士表示,年底將推出的機組可視為去年推出機組的升級。事實上,不只中國海裝,海上已有不少玩家也在緊鑼密鼓布局超大兆瓦風機。10月11日,央視新聞聯播《二十大代表風采》提及,由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主導研發的全球最大的16MW海上風電機組進入最后測試階段,即將下線。9月初,據WindPowerMonthly報道,帶有兩個直徑180米的順風葉輪的全尺寸16.6MW Nezzy2樣機的建造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未來幾個月將在中國南部海域安裝。明陽智能是Nezzy2在中國的技術合作伙伴。16MW海上風機呼之欲出,20MW海上風機也近在眼前。5月5日,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項目上海電氣段核準前公示。申報單位為上海電氣風電廣東有限公司。項目為建設風電試驗基地,可滿足風機并網測試和電網適應性等測試需求,共建設2臺機位點。項目規劃核準總容量38MW,污水處理廠北側機位點可承載最大18MW(編號#1)風電機組,南側機位點可承載最大20MW(編號#2)風電機組。建設期限為2022年05月-2022年07月。相關人士表示,機組正在設計階段,按20MW設計。2021年海上風機交付還是以6MW左右為主,今年招中標基本都在8MW及以上。甚至廣東地區已有12-14MW風機參與招投標。從上述趨勢上看,中國風機大兆瓦迭代勢頭迅猛。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表示,目標通過5-8年時間,重點發展13MW以上海上風電機組,推動12-15MW級超大型海上風電裝備應用。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風機技術發展速度遠超預期。技術競速跑的背后是平低價壓力、市場廝殺與對未來市場的看好。去年業內人士還在為今年海上風電能否平價軟著陸擔憂。今年9月福建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競配中標電價(0.204元/千瓦時、0.26元/千瓦時)已近乎在平價(0.3932元/千瓦時)基礎上再腰斬。2021年,中國海裝含塔筒4061元/kW中標華潤蒼南1號海上風電場項目,打響海上平價時代“第一槍”。當時該報價震驚行業。然而時隔3個月,東方電氣就以含塔筒3548元/kW折合單價中標浙能臺州1號海上風電場項目。再刷價格新低。8月30日,運達股份含塔筒3306元/kW中標國電電力象山海上風電象山1#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項目。風機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破解價格壓力的主要辦法就是不斷大型化。而業主、整機商的大兆瓦、低價信心也來自于對市場前景的看好。2021年12月30日,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海上風電支撐我國能源轉型發展戰略研究”結題評審會透露,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到3009GW。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150GW海上風電規劃出爐。其中,“十四五”規劃將新增海上風電約58GW。在龐大市場支撐和價格壓力下,中國風電或已迎來彎道超車歷史機遇。西門子歌美颯、維斯塔斯、GE等國際整機巨頭當下還在為業績下滑、風機價格等問題焦頭爛額。“這次去歐洲風展,感覺老外已經不趕趟了。只有加速發展,拉開代差,才能超越歐美傳統大廠。”某業內人士感慨。
關鍵詞:
海上風電
上海電氣
試驗基地
中國風電
測試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