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畫卷美,鄉村振興踏歌來。
春早人勤,播種、澆灌、烘干、倉儲……在綠色電力賦能下,鄉野田間一片生機勃勃。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電網人用心用情服務“三農”工作,著力建強農村電網、推動農業用能電氣化、用情服務農民生活,努力讓鄉村振興的底色更綠、成色更足、亮色更顯。
底色更綠著力建強農村電網
“村舍在望、水天相接”的田野風貌盡收眼底。“移步異景,沒有了‘蜘蛛網’的遮擋,整個村子就是個大景區,游客更多了。”蘇州市吳江區眾安橋村民宿業主張文軒說,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融入生態,為供電公司點贊。
眾安橋村位于震澤東北部風景如畫的萬畝濕地——長漾。近年來,當地著力打造高效農業與田園旅游。2021年至今,國網蘇州市吳江區供電公司為眾安橋村共維修101個電纜分支箱,對14.36公里低壓電纜及29.42公里接戶電纜進行入地改造,不僅同步解決了線路陳舊、樹線矛盾等一系列安全隱患,煞風景的“蜘蛛網”和“擋路”的電線桿也成為過去式。
堅強穩定的電力供應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2019年以來,國網江蘇電力在農村新建及改造老舊中低壓線路14萬公里、配變5.3萬臺,農網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62%,戶均容量提升至5.1千伏安,農村供電能力全國領先。
建強網架是基礎,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同樣是電網企業的責任。建湖縣是江蘇省認定的第一批屋頂光伏示范縣,“‘調研深、審批快、服務優’用這九個字來形容供電公司再合適不過了。”2021年8月19日下午,建湖悅陽二期光伏電站升壓站一次性送電成功,項目負責人稱贊當地供電公司的高效服務。為推進整縣屋頂光伏項目落地,國網建湖縣供電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專線專班,詳細編制線路可開放并網容量明細表和配變可開放負荷明細表,組建客戶經理團隊服務光伏項目并網。
在睢寧縣,近年來,當地形成了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體系。目前,睢寧縣所轄16個鄉鎮建成33個單體裝機量150千瓦的沼氣發電站,年發電量可達2138.4萬千瓦時。據估算,睢寧全縣33個沼氣發電項目每年可處理禽類家畜糞便4萬余噸、秸稈8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超3.6萬噸。
2021年7月,國網睢寧縣供電公司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編制沼氣電站標準化運行控制方案,建設集中監控系統,可實時監控沼氣發電站的出力情況,動態調整源、荷配置和上網電量。
亮色更顯推動農業用能電氣化
春回大地暖,備耕正當時。
無人值守灌溉、遠程監控育苗、自動噴灑肥料……全自動化蔬菜大棚的“精細操作”在常熟市東盾村上演。2月25日,在東盾村育苗中心,工人們緊盯智能灌溉遠程監控系統,實時查看育苗中心各類電氣化設備工作情況。
無人值守的變頻恒壓供水系統將各式管道在育苗床邊鋪設開來,清水、肥料通過噴霧設備輸送到萵筍、水芹、花菜等植株。智能灌溉每畝成本只需50元,較傳統方式節約10%的成本。為了解決育苗中心供電線徑細、變壓器容量小的問題,國網常熟市供電公司為育苗中心鋪設了3.2千米400伏低壓線路、增設共計3320千伏安容量的13臺變壓器。
烘干、倉儲、脫殼、封裝……偌大的廠房不見工人曬谷,也沒有黑漆燃煤,只見高速運轉的機器和金色的谷堆。在南京市高淳區,當地供電公司建成糧食烘干全電氣化示范區,預計每年可減少煤炭用量2236噸,減少客戶燃料成本61.6萬元,節約人力成本200余萬元,烘干效率提升了至少30%。
2021年,國網江蘇電力開展“百鎮千村”鄉村電氣化示范鎮村建設,全面完成鄉村電氣化示范項目建設任務,累計推廣各類鄉村電氣化惠農富民項目6639個,新增用電容量58萬千伏安。同時,國網江蘇電力積極推進政企協同,累計促成出臺糧食電烘干、餐飲電氣化等專項扶持政策83項。
拓展鄉村振興的數字藍海,大數據助力鄉村能源服務。“二代投食船全部功能實際測試全部通過,使用一切正常。”2月15日,位于興化市的江蘇亦鮮大閘蟹有限公司養殖負責人劉元春利用手機中的“e養殖”APP,操控二代無人投食船完成全部應用。
為提升養殖戶經濟效益,國網興化市供電公司自主研發了包括智能養殖云平臺、成套設備、手機APP在內的“e養殖”系列產品。遍布在養殖水域中的水質監測終端可實時采集水溫、溶氧含量、酸堿度等數據,并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智能養殖云平臺和“e養殖”APP,供用戶查看。
同時,智能養殖云平臺會根據預設的數值,向增氧泵等電氣設備發出啟停指令,自動調節養殖環境。經過一年的使用,開展智慧養殖可以有效提升單位水體產量中河蟹的產量達80%,減少人工成本投入75%,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明顯。
縱觀全省,國網江蘇電力依托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建成“電靚鄉村”智慧共享平臺和農戶端APP,提供技術推廣、智能控制、能效診斷等服務,目前已接入漁業養殖、農業種植等電氣化項目1800余個。
成色更足用情服務農民生活
2021年12月23日,在昆山市淀山湖鎮,當地“電力網格員”周郁與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員工龔衛初共同走進百歲老人吳阿妹家中檢查用電線路,老舊電線被“以舊換新”“裁彎取直”,破損的開關也被全部更換,與老人陪住的76歲兒媳顧碧華心里懸著的石頭落了地。
這是“電力網格員”周郁上崗后的第一次供電服務實踐,在供電公司專業輔導員的帶領下,他順利地完成開關線路更換任務。今后,周郁與網格內的同事負責金家莊網格的供電服務工作。
昆山市在全國首創“鄉鎮統一招聘,鎮村兩級管理,供電專業支撐”的政企共治新模式。2021年6月,昆山市在三個鄉鎮試點實施,由鎮、村兩級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提供電力專業支撐,在培訓、監管等環節發揮專業支撐作用,安排“電力網格輔導員”對網格員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2021年,國網江蘇電力積極探索農村用電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構建農村用電共建共治共享“昆山模式”,在農村建立“電力網格員”隊伍。目前“電力網格員”已完成3000余戶電力專項檢查,發現整改隱患125處。
“一刻不得閑。”這是1月25日當天,全國道德模范、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員工周維忠說得最多的一句話。1個月前,他當選了沿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臨近春節,早晨6點多起床,他一直忙到了晚上8點多,6.6平方公里的沿江村,他一天走了兩遍。幫揚州村民存電費、看望五保老人、在村子里催繳電費、幫助村民檢查電箱,既辛苦又充實。
除了周維忠,在國網江蘇電力還有一批駐村“第一書記”,他們作為電力“科技特派員”,為鄉村產業發展、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在興化,“洋蔥書記”李庭勝在聯鎮村建立洋蔥生產合作社,農民變身產業工人,每年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在蘇州,“第一書記”楊建華打造“一記紅”碧螺紅茶品牌,探索出“種植—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紅茶產業發展模式……
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國網江蘇電力在省公司層面持續參與江蘇省委“五方掛鉤”定點幫扶工作,選派干部在鹽城濱海縣開展駐點幫扶;市縣公司層面定點幫扶22個經濟薄弱村,派出駐村干部12人;試點開展“鄉村食堂”公益項目;在中國農民豐收節當日開展蘇電助農直播活動,奮力開拓鄉村振興新局面。
2月22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更好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公司將緊密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開展“電靚鄉村”八項行動,推動農業生產、鄉村產業、居民生活綠色變革,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為美麗鄉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