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下15分鐘內充電至80%,即便溫度低至-20,仍可放出88%以上容量。
4月19日,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立方新能源”)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該電池無故障快充的可能性,在極低溫度下的優良性能等諸多優勢,在現場引發驚嘆。
作為或可取代鋰離子電池的“新寵”,鈉離子電池正在醞釀一場顛覆性改變,開啟下一個萬億級儲能“新賽道”。
立方新能源此次首發鈉離子電池,也為株洲乃至全省儲能產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六年磨一劍”,搶占新一代儲能電池市場先機
作為我市新能源綠色事業的開拓者,立方新能源發布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是其“六年磨一劍”的成果。
2016年,立方新能源通過承接湖南省戰略新興產業項目,進軍鈉離子電池材料和電化學體系研究領域,成為國內最早進行相關研發的企業之一。
在儲能電池領域,鋰離子電池目前仍是“一哥”,2013年成立的立方新能源,2016年之前也專注于鋰離子電池產品。為何要研發鈉離子電池?
只因鈉離子電池代表未來的趨勢,被業內稱為“下一個萬億級儲能‘新賽道’”。
發布會上,立方新能源董事長涂健介紹,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穩定性及安全性好、在快充與低溫性能上表現更佳等諸多優勢。“僅材料成本這塊,就能下降25%~35%。”他說。
經過多年研發,立方新能源已完成在正極材料、電解液和全電池方面的全方位布局。比如電池材料,企業的氧化物正極材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材料工藝也有創新,通過與供應商合作,已實現噸級穩定生產。
至于發布會的“主角”——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更具有高充放電倍率、高安全性及優異的低溫性能:比如,軟包單體電芯重量能量密度可達14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20低溫環境下,依然可放出88%以上的容量等,熱穩定性遠超國家強標的安全要求。
記者檢索公開報道發現,國內目前布局鋰離子電池產業的企業有近30家。去年7月底,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20低溫環境下放電保持率90%以上。
對比之下,立方新能源的鈉離子電池雖有差距,但也表現不俗。涂健在發布會上透露,公司正在積極開發第二代產品,目標是電芯單體能量密度超160Wh/kg,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此次鈉離子電池成功推出,意味著立方在新一代儲能型電池市場已占據先機。
發力拓寬鈉電池應用,支撐儲能產業異軍突起
去年8月,工信部表示將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制定,推動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
立方新能源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距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布局鈉離子電池產業,立方新能源的步伐既快又穩。
早在2020年3月,立方新能源就開工建設電池生產研發基地,主攻動力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產品。基于當前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優勢,成立子公司湖南鈉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鈉方新能源),推動鈉離子電池產研結合,以及新一代儲能電池量產化。
相比國內宣布近兩年內鈉電池量產的企業,涂健坦言,立方新能源有其獨特優勢:憑借專業的鋰電制造團隊和工程團隊,以及與全球頂尖鈉電科研機構共享共研的平臺,公司可快速實現賽道切換、技術開發,并孵化新的鈉電技術或產品。
發布會透露,立方新能源已接到鈉離子電池相關的多個量產訂單,用于中低速電動車、電動大巴及家用儲能等領域。同時,正積極開發第二代產品,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拓寬鈉電池應用領域,促進其在儲能和低速電動領域的全面應用。
具體來說,按立方新能源的規劃,今年6月,將小批量生產鈉離子軟包電池;到2023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帶動鈉離子電池全產業鏈快速發展。
這種產業帶動效應輻射全省。涂健介紹,湖南儲能產業集群擁有杉杉巴斯夫、中偉新能源等企業,在材料端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鈉離子電池的量產,能助推湖南材料企業加快在鈉電材料端布局與開拓。
“湖南儲能產業強項在材料,弱項在電池,相信立方新能源的鈉電池量產,將會是湖南電池異軍突起的一個機會,我們有信心在這個領域做出成績。”涂健在發布會上說。
關鍵詞: 鈉離子電池 立方新能源 儲能技術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