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信息 >  >> 
天天短訊!煤電還能走多遠?

時間:2022-06-30 06:05:17    來源:國際電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6日,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簡稱煤控研究項目)在京舉行中國電力發展形勢分析研討會。會議發布最新報告:由華北電力大學撰寫的《“十三五”電力煤控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此次研討會還邀請了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網能源研究院、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就全國電力供需走勢和煤電的發展前景等熱點問題開展了討論。

從“十三五”開始,我國能源結構轉型進入關鍵階段,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強化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能源結構轉型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作為現代能源系統的核心,電力行業一直是煤炭消耗的最主要部門,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污染物排放的大戶。在新形勢下,以保證電力供應安全為基礎,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需求側管理,加速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是實現電力部門煤炭消費控制目標的關鍵。同時,我國仍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加之國際經濟發展走弱,存在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十三五”后期電力煤控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

《“十三五”電力煤控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執行報告深入分析了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超預期的原因,并對“十三五”后期用電需求進行了預測,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54萬億千瓦時左右。報告從供應能力、電源結構、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消納等方面對我國“十三五”電力規劃進展情況進行了評估,分析了電力煤耗的增長趨勢。報告估算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火電效率提高、降低棄風棄光、需求側能效等手段對電力煤控的貢獻。結合對其他電源裝機及利用率的預測,預計2020年發電煤炭消耗量將為13.2億噸標煤左右并達到峰值。報告最后針對“十三五”后期煤控形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報告在分析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8.5%時指出,新舊動能轉換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4%,電能替代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4%,溫度異常和污染治理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2%和0.5%。報告認為,電力如此高速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2019年第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僅增長5.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3%,已經印證了這一點。2019-2020年的電力增速則主要取決于舊動能和新動能的轉換,即高耗能行業退坡速度和現代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報告認為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從2018年的6.84萬億千瓦時增加到7.54萬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年均用電增速5.8%。

報告同時對“十三五“電力規劃作了中期評估。電力“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 億千瓦,年均增長5.5%。截至2018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9億千瓦,“十三五”前三年發電裝機年均增長7.6%。報告指出,根據近年來電源發展趨勢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的投產規模,若“十三五”后期繼續保持7.6%的年均裝機增速,則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2.2億千瓦,遠高于規劃目標。其中,煤電、常規水電(含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與規劃目標保持一致;氣電由于價格和氣源供應等問題、核電由于工期延誤,預期裝機量將低于規劃目標。截止到2018年底,水電裝機3.5億千瓦(含抽水蓄能),完成規劃目標92.1%;火電裝機11.4億千瓦(含煤電10.1億千瓦,完成規劃目標91.8%、氣電8330萬千瓦,完成規劃目標75.7%);核電裝機4466萬千瓦,完成規劃目標77.1%;并網風電裝機1.8億千瓦,完成規劃目標85.7%;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1.7億千瓦,超出規劃目標54.6%。根據評估結果,報告建議對“十三五”規劃目標進行適當調整,將太陽能、風電規劃裝機容量提升至2.7億千瓦和2.3億千瓦,氣電、核電規劃裝機容量降至1億千瓦和5500萬千瓦,其他電源規劃裝機不變。此外,2018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已達29.6%,若十三五后期“三棄”問題進一步改善,則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有望提升至32%-34%,超出“十三五”規劃31%的目標。

在煤電方面,報告指出,2017年現役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已降至309克標煤/千瓦時,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310克標煤/千瓦時的目標。但報告同時認為,由于超低和清潔高效改造已基本完成,考慮到現役裝機的巨大基數,后兩年新投產高效率機組帶來的效率提升空間相對有限。報告估算2020年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將從2018年的12.6億噸標煤增長到(電力需求7.5萬億千瓦時)13.2億噸標煤, 這一數字高于“十三五”規劃(電力需求7.2萬億千瓦時)下的12.3億噸標煤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情景(電力需求7.4萬億千瓦時)下的12.9億噸標煤。報告指出,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我國“十三五”后期的電力煤控工作。即便在高增長情景下的7.5萬億千瓦時,電力行業煤耗也將于2020年達峰(13.2億噸),之后將處于平臺期,并隨著煤電定位調整和發電效率小幅提高而呈緩慢下降趨勢。對于電力行業的煤控工作,報告認為未來需要做到如下幾點:(1)持續推進煤電供給側改革,實現煤電高質量發展(2)提升能效水平,加強需求側管理;(3)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速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4)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加速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

來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網能源研究院、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單位的多位專家還就中國未來電力行業的發展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會專家認為(1)2019年全國用電很難繼續保持2018年的高速增長形勢,未來用電需求增長會進一步降低;(2)新能源電力供應側的平價上網很快就會來臨,3-5年將會形成對煤電的大規模替代,煤電的競爭力會進一步的降低;(3)電力體制改革不僅對煤電的退出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能夠優化煤電的結構,提高高效煤電對低效煤電的替代,推動區域電力調配和電力調度的綠色低碳優化;(4)推廣需求側管理和綜合能源服務對電力的優化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降低對煤電的消費需求;(5)煤電去產能需要保持政策定力,需要將“自上而下”的宏觀手段和“自下而上”的微觀手段結合起來,多措并舉來優化煤電產能。

關鍵詞: 可再生能源 裝機容量 電力行業 能源結構 國家發改委

業界

資訊

X 關閉

X 關閉